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破东胡后所置五边郡之一,秦汉皆因之。据后晓荣先生所著《秦代政区地理》,秦县可考者仅渔阳、白檀、泉州,三县大体沿潮白河上、中、下游置。
秦渔阳县为渔阳郡治,故址在今密云县统军庄村南城子,后约50年代村界变迁,其地划入怀柔县梨园庄村,遗址尚存,当时京密公路曾穿过遗址城区。秦渔阳县因袭至南北朝北齐废。隋朝改无终县(今天津市蓟州区)为渔阳县,此新渔阳县因袭至明朝省入蓟州,此后再无渔阳县。
秦白檀县属渔阳郡,故址在今滦平县北小城子村。但有争论,还有一说白檀县属右北平郡,在今宽城东8里药王庙村遗址。白檀县存在时间不长,至东汉即被废。
秦泉州县故址在今天津武清县西南城上村。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入雍奴县。
一般认为秦渔阳郡沿袭自燕渔阳郡,郡域范围可认为大体一致,秦可考三县可认为燕已存在。但有一点需注意,战国燕行“郡都制”而非“郡县制”,郡下不称县而称都。即燕国渔阳郡,渔阳都、白檀都、泉州都。
------------------
另外,渔阳郡并不辖蓟城(蓟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宣武门至广安门一带)。
蓟城为西周所封蓟国,春秋时燕灭蓟国,燕国都由房山琉璃河遗址迁往蓟城,称蓟都。至战国,子之之乱后,燕昭王筑武阳城(今易县东南武阳台村燕下都遗址),以武阳为下都,蓟都为上都。
蓟都一直为燕国都城,是燕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核心地区,不可能隶属于边郡渔阳。
实际蓟城在燕为蓟都,在秦为蓟县,皆为广阳郡治。
算得上城池的只有“蓟”了····
补充回答:
首先要注明,战国燕时期虽然叫渔阳郡,但比县还小。(详情可参见下文地名考),所以秦叫渔阳县········细分下去估计就是什么村,什么村的·········但没有记载了···
渔阳作为古地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多年,它既为古郡名亦为古县名。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有秦汉时期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有隋唐时期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渔阳郡作为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所管辖的范围历代有变化,曾包括今北京、河北和天津三省市的部分地区。渔阳县由秦代设置,到明初结束,前后经历两个阶段。北京市密云地区的渔阳县存在将近800年。夭津市蓟县称渔阳县又有750余年,北齐至隋代断档30年左右的时间。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往往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利于国君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春秋中期以后,设县的国家增多,有的在内地也设置了县,县开始成为了一级行政组织。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又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置了郡。这时的郡,虽然面积比较大,但是由于偏僻荒凉,地广人稀,地位却比县低。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在边地和内地设置了郡县,产生了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由于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渔阳做为郡、县的名称有断有续,其地理位置和辖境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渔阳郡最早文字记载是在战国时的燕国,因其位于渔水(现白河)之北,故称之为渔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至于说下面有哪些大城池,那就是没有,因为渔阳虽说是一郡之地,但是周围只有小农村,没有附属城池,并且,秦国之后,称渔阳为渔阳县。下辖的县城我是木有看到记载。
【 蓟 】
原来是蓟国的首都,后来燕吞并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