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就是署理。在清代,官府遇上因公外出不久即回的时候,委任职衔相当的人代为办事,称为署理。如,藩台和臬台印务互相署理;臬台的事务由道台署理,等等。
粮备道——主要负责监管屯田之事的道员,是分巡道的一种
——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代理管理田地道员的职务,为从三品或正四品官员。
据《明史·职官志》记载,全国总计约有二百余道(二百五十左右)。
其中有分巡道、分守道、督粮道、提学道、兵备道、督册道、清军道、抚治道、招练道、屯田道、水利道、管河道、骤传道、盐法道、监军道等等。
分巡道官员分别由按察司副使或佥事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督理所辖府、州、县的诉讼、刑法事宜。
兵备道,又称整伤兵备道,在沿海地区称海防道。“兵备官之设,始于弘治十二年”(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二)
永乐以前,各地总兵不设专官,“有事命将,事平还朝”。后来边方多事,遂留总兵长期驻守,总兵官始有专设。这些总兵多为武夫,疏于文墨。洪熙时,曾派遣参政、副使等官,如沈固、周绍等人前往各总兵处,协助整理文书、商榷机密,不过当时并未领有军务。
正统、景泰之间,常以布、按二司官员赞理军务。
祥见此贴;督抚道及述袁崇焕付辽之后至上任宁前兵备道前期间的官职
河北省易县,古称易州。兵备道,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置于各省重要地区。明洪熙年间始置,本为遣布政司参政或按察副使至总兵处整理文书,参与机要之临时性差遣。弘治年间始于各省军事要冲遍置整饬兵备之“道员”,称为兵备道。掌监督军事,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此官由按察使或按察佥事充任,是分巡道的 一种。又称兵备副使,兵宪。清代沿置.有整饬兵备道、抚治兵备道等称谓。在乾隆时,全国共置兵备道八十余人。
这是我搜到的兵备道的解释,你那个应该也是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