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但增长速度将比去年有所回落。
一、主要预警指标表明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
今年1至6月份,美国经济先行指标分别为115.5、115.6、115.1、114.5、114.1和115.0,已经连续18个月高于基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43个月高于42.8的基点,尤其是7月份升至今年以来最高点56.6,显示美国经济正处在扩张期;消费者信心指数多保持在100以上,其中4月份最低为97.5,6月份升至最高106.2,7月份回落为103.2。
二、财政状况有所好转
美国财政部8月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份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本财政年度至今的赤字额也比上财年同期大幅度减少。7月份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达14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7%,是历史上同期收入最高的一次。该月的财政开支为1949亿美元,财政赤字为5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月的692亿美元下降了23.7%。在从去年10月1日开始的2005财政年度的前10个月里,美国的财政收入为1.7463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同期增长13.8%。而财政开支同比仅增长了6.1%,为2.0489万亿美元。因此,前10个月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额为3026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同期的3963亿美元减少了23.6%。
美国国会预算局8月15日公布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2005财政年度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额将为331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创纪录的4120亿美元下降近五分之一。这一预测也大大低于今年3月份该局预测的本年度财政赤字3940亿美元。报告说,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强劲增长导致政府征收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明显高于原先的估计。美国本年度的税收收入差不多比2004年增加了15%,其中法人税收入增加了40%,个人所得税收入也有所提高。大多数的个人税收收入显示来自高额股票市场,以及相关较富裕的纳税人营业收入。但令本年度税收增加最多的并非来自个人所得税,而是每季度的投资利润税和商业收入税,这方面的税收今年增加了20%。
美国国会的预测也同白宫的预测大致吻合。美国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7月份预测,将于今年9月30日结束的2005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将为3330亿美元。
三、货币政策仍较为宽松
今年上半年,美联储虽然延续了去年年中开始实施的逐步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总体上仍相对宽松。在上半年的5次货币政策决策会议上,美联储每次均将短期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使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年初时的2.25%提高到目前的3.5%。这一利率水平是2001年8月20日以来的最高点。虽然在短期内显然会对作为经济主要支柱的个人消费开支和企业投资的强劲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相当有利。
这次提息的决定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举行例会后宣布的,这也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30日开始至今连续第10次以相同幅度提息。美联储发表的简短声明说,即使这次提息之后,货币政策仍保持着对经济的刺激性,具有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和强劲上升的劳动生产率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四、企业投资和利润共同增长
从目前的趋势看,美国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利润增长迅速。从2003年二季度到 2005年二季度资料看,美国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在10%左右,今年前两季度也分别增长7.0%和9.3%;企业利润除2004年三季度有所下降外,也平均增长在5.0%以上,今年前两季度分别增长9.2%和5.6%。美国企业投资和利润快速增长与美国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尤其是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通过赋税减免鼓励海外企业资本回流的《2004年美国就业创业法》,其中作为《2004年美国就业创业法》中的一部分,《本土投资法》将美国公司汇回美国的海外收益的所得税从35%下调到了5.25%。美国企业大量资金回流正是受到《本土投资法》的吸引,资金的回流将对美元产生支撑,而美国企业也有了更多资金用于国内的投资。今年7月,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表示,预计将汇回90亿美元海外收益。这个数字较IBM 2月份预计的最多80亿美元的海外收益还要多出10亿美元。百事公司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将大约75亿美元的海外市场收益汇回国内的计划。据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本土投资法》将最多可以为美国带来3500亿美元的资本回流。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2004年称创下历史纪录的6177亿美元贸易逆差的56.7%。另外,2005年美国企业购并有望再现上世纪90年代末的火爆场景,将会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四个购并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购并之年。最新调查显示,近25%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准备增加企业投资,这将有助于美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欧盟发展的新趋势
鉴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影响的不断深化,欧盟在综合分析全球形势以及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逐渐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相应的发展新趋势。
(一)紧密与松散并存的运作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应该说,自建立伊始,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甚至是政治)的一体化组织,欧盟的运作程序与管理制度一直都是十分严格的。不符合相应的条件、不履行相应的职责,加人欧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尽管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紧密性的特点却一直都是欧盟运作与管理中的一种必要选择。其所以如此,具体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其一是,从欧盟内部的具体情况看,由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社会制度单一,再加之相互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大体相似,因而作为一种制度性的一体化组织,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相应的运作管理制度的严密也就成了欧盟运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①。其二则是,从扩大的紧密层上看,以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欧洲经济区,又使得欧洲自由联盟跟上了欧共体的内部建设步伐,结果,在缩小了二者一体化水平差距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将两者统一起来。随着欧盟的东扩,由于未来的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社会及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与不平衡性,因而,欧盟在继续强调严格的准人与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加人的标准与管理要求上也作出了某种程度的变通;而且相比较而言,这些变通事实上是存在着松散性的特征的。例如,为有利于中东欧的相关国家加人欧盟,欧盟就曾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与财政援助;此外,欧盟还制定了所谓的“新地中海战略”,并计划以经济援助为主要手段,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将地中海南岸国家纳人其势力范围。
(二)以灵活性为基础的、非同步推进的一体化发展新趋势
随着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内部各成员之间在发展程度上的非一致性,欧盟为稳步推进一体化事业,实践中还在继续保持欧洲一体化整体性的前提下,实施了以非同步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策略②,并借此为那些希望并有能力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国家提供一个在一体化进程中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可能③。具体说来,从欧盟一体化深化的角度分析,欧盟实施的这种以非同步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策略及其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在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设上,欧盟的发展不再坚持“统一推进”方式;这一点又突出表现在《马约严在批准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力以及欧盟对《马约》标准在适用中的灵活性的期望上。1998年,为建立和推进货币联盟,欧盟委员会与欧洲货币局提交了关于加人货币同盟首批成员国的推荐报告;其中,尽管只有法国、卢森堡、芬兰达到了关于政府债务低于GDP60%的硬约束要求,但该货币联盟的首批成员国却达到了11个(其他8个国家即是利用了政府债务标准上灵活性的软约束,也即是在具体评价中,欧盟执行的是以债务比率显著减少为符合条件的标准)⑤;希腊尽管经济状况全面超标且也有意参加,但却直至2002年才允许加人。虽然《马约》最终获得了欧共体12国批准并已生效,然而由于欧盟给了本已符合加人条件的英国和丹麦以“例外选择权”(英国与丹麦未能批准《马约》),因而实际上也就为“双速欧洲”与“多速欧洲”的存在打开了缺口。显然,欧盟成员国间的不同速度在货币政策上即已成了事实。其二是在司法与内政方面的合作中也注重坚持灵活性的原则。这一点在《欧洲联盟条约》第K.7条与第K.12条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三则是在政治同盟的建设上,欧盟的灵活性原则还在共同外交、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的合作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根据《欧洲联盟条约》的第J.7条第四款中的相关规定,在《申根协定》的框架内,只要不损害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规定,欧盟也就不反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在相关政策领域中的更为密切的合作。不仅如此,我们另外还可从欧盟近年来扩大的行为中看出欧盟所采取的以非一致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的发展策略(例如,《阿姆斯特丹条约》最终接受了差异欧洲原则,就是这方面情况的突出表现)。
应该说,在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欧盟的运作体系相对说来还是比较封闭的,然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的强化以及自身的不断成熟,欧盟的封闭性特征逐渐被淡化,相应地其开放性趋势则得到了明显加强。具体说来,这种由封闭走向开放性趋势的形成,又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欧盟的对外保护程度不断降低,相应地其对外开放程度则日益扩大。仅就欧盟的整体对外关税而言,就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与地区要低阎,更何况在对非关税壁垒的控制方面,欧盟也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