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
(2)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
(3)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1)掌握洗手、洗脸的秩序和方法。
(2)动作迅速,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面。
进餐
(1)正确使用筷子吃饭,左手扶住碗。
(2)细嚼慢咽,不挑食。
(3)会主动收拾桌面,将碗筷摆放整齐。
(4)饭后会用正确的方法漱口、擦嘴巴。
睡眠
(1)不带小玩具上床。
(2)会自己穿脱衣服、叠放整齐。
(3)安静入睡,睡姿正确。
(4)会自己收拾整理床铺。
喝水
(1)用自己的水杯按时喝水。
(2)活动后、口渴时喝水。
(3)不浪费开水,不喝生水。
行为习惯
(1)会主动收拾整理,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2)讲文明、有礼貌,遵守各项行为规则。
(3)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能安静地倾听别人讲话。
2.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
★开展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老师将生活常规的要求通过正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随机教育结合进行。如通过健康和语言活动《小熊学刷牙》,让幼儿明白道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 发挥标记的暗示作用
用点和数字等标记进行常规培养,发挥标记的暗示作用。
例如,剪刀筐和废纸筐分别用数字“1、2、3”贴好,提示孩子根据自己的组数将操作材料分类摆放。这样,做完手工,孩子们就会主动把剪刀、固体胶放回小筐子里,把废纸筐倒干净,再把剪刀筐和废纸筐放回美工区。
例如,我们准备了三只筐子,贴上数字“1、2、3”,用来放幼儿跳绳用的绳子,这样跳完绳,孩子们把绳子卷好,可以按照数字标记分别放在相应的筐子里,方便孩子自己取用,避免拿放时出现拥挤。
又如,腾出专门的柜子当鞋柜,编上数字号码,这样,午睡时孩子们可以根据号码来摆放自己的拖鞋,整齐又干净。
再如,在建构区入口处贴上圆点标记,提示幼儿进区人数。
3.鼓励帮助为主,监督评价为辅
老师的肯定评价可以提高幼儿遵守常规的自觉性。如:小红花奖励制度,好
人好事记录活动,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等进行表扬,强化幼儿好的行为表现。
班里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老师就要多给予帮助,逐步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做完手工、画好图画等,发现桌面上有遗漏的报纸、固体胶、水彩笔等等,老师就通过数字标记来找到“当事人”,通过一次次的提醒和教育来培养他“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又如,老师发现小柜子里有衣服没叠整齐,物品没放好,我们也可以通过标记来提醒孩子。
对已经建立的生活常规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两位老师要密切配合,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四、提高一日活动反思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素质也是一日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除了要经常地阅读教育书刊,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从日常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地提升自己。教学反思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每一个活动结束时,可以进行快速地反思;每一天的活动结束时,老师可以进行总结性地反思,反思活动设计,反思活动过程,反思今天活动的成功和不足,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会更好?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自我思考、反省、分析、总结、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会关注一日活动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一日活动,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更好地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相信只要坚持我们就一定会进步、一定会成功的。
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其次,教师要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考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以上三方面内容是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中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才能确切地表述幼儿学什么、怎样学的目标问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主要包括生活活动、锻炼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等,它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有效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能被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效率都能大大的提高。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日活动的有效性?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日活动计划是否规范、合理、可操作
2.一日活动实施前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教师是否具备细致敏锐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能否做到一日活动的有效反思
这些都是影响一日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那么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依据其影响因素,结合“一日活动优化”观摩和我的教育实践,来谈谈提高一日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一日活动计划的有效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计划,安排适宜的晨间锻炼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准备操作材料、设计活动过程。
1.选择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
比如晨间锻炼,老师要根据器械轮流表来选择公用活动器械,避免因盲目选择或者随意行选择而造成两个班级“打架”的现象。再如,教学活动的选择要考虑是否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所需材料是否能收集到,避免因缺乏直观教具和操作材料而出现老师灌输式的教育形式。
2.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目标必须简单明确
有的老师在制定目标时喜欢运用“通过……发展幼儿……”的句式,这样的目标虽然具体,但是不够简明扼要,太罗嗦。
★目标必须适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切忌过高或过低。
比如美工区剪纸活动,老师准备了构好轮廓线的牵牛花,让幼儿沿着轮廓线剪,这个目标对大班幼儿来说就显得简单缺乏挑战性。
3.准备实用的教具和活动材料
教具、操作材料选用时,老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它对本教学活动的价值,
是否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不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干扰。是选择课件,还是图片、实物都要根据活动的需要,操作起来要方便。例如,音乐活动《蚕豆花》,老师辛辛苦苦从网上查找并打印了许多图片,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发现图片内容根本和歌曲内容不符;同时由于图片张数少,而歌词多,在图片运用中反而让幼儿不知所措。当没有合适的图片时,老师又为了让幼儿能轻松地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我觉得图片设计还是老师自己画更好,这样更贴切,更有效。
活动所需材料要早一天准备好,假如当天再匆匆忙忙准备起来,就无法保证其有效性。同时,老师会因为准备材料而无暇顾及正在晨间活动的孩子,也就无法保证这一活动的有效性。
4.设计活动过程
围绕目标来设计活动过程,重、难点要突出。
晨间锻炼活动、游戏活动的组织,老师要重点把握好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
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等。比如“玩哑铃”,老师指导幼儿开展一物多玩的活动,没有预设好每个环节的重点和时间问题,所以在组织过程中出现了“头重脚轻”、“比例失调”的现象。在组织游戏竞赛活动时,老师要考虑到大班人数问题,最多分几组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因人数多而产生消极等待现象,给幼儿更多的活动机会。
5.相关知识经验的准备
比如有一次观摩活动,老师组织教学活动《月亮船》,在讲到蒲公英看到万里长城的时候,有一位幼儿说长城有××长,由于老师事先也没有去查阅过这个知识点,所以对幼儿的回答不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如果老师在活动之前能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那么在活动中就能及时地作出肯定、正确的回答,幼儿也会对老师的知识渊博更加崇拜。
又如一次科学活动,老师事先没有对有关风向的知识点加以研究,所以活动中出现了“纸条往东就是吹东风,纸条往西,就是吹西风。”显然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面对着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活动过程,幼儿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对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不到位,甚至理解错误,就会以己昏使人昏,教师要给出科学、适当的答案,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尤其是在科学知识方面更加重要。
二、提高一日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1.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过程
一日活动内容、目标和过程,老师要做到“胸有成竹”,要明确每个环节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2.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例如,一次晨间锻炼活动,老师组织孩子们投毽子,要求是将毽子投过一定高度的绳子。孩子们分成了三组,队伍长长的,前面的孩子越来越靠前(因为没有起点线),队伍七歪八扭,有些孩子自顾自低头玩,不看前面的小朋友投得怎样;有的孩子还在后面跑开了……换一种玩法了,老师还是请大家排成三拍,练习投准,要求将毽子投进一定距离远的小塑料筐里,筐子太小,扔不进。有两个排在最后面的女孩子朝反方向场地上的一个图案进行投掷,我问她们“为什么你们在这里扔?”“我们想练习一下。”显然,筐子小了,孩子们的等待时间也太长,缺少练习机会。
在活动中,老师要学会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活动情况,就像“猫头鹰的眼睛”一样敏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3.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上述案例中,幼儿因为没有起点线,所以队伍乱糟糟,大大影响了活动秩序。
这位老师说活动前想到用粉笔画起点线,可是忘记带了,她想,“今天忘记了,下次再记牢么好了。”其实,我觉得这个情况当时就可以解决,方法一,可以请一位能干的小朋友去向附近班级借一支粉笔。方法二,场地上有白色的地砖,有绿色的塑胶,两种色彩的分界线就可以作为起点线。
当老师发现问题后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而不是等到下次再改正,这样活动开展才会更加有效。
4.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老师组织活动时语言要简洁、明确,不啰嗦。同时要注意普通话的咬字清楚到位,因为大班的孩子在这听音、说普通话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她们非常注重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老师要给她们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具有激励性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探索欲。如鼓动性语言“试试看,你也能学会。”肯定性评价“你说得非常正确。”
5.要给予恰当有效的回应
在日常开展集体活动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让你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在脑子里迅速进行思考,然后作出积极适宜的回应。
例如:幼儿因为“常绿树会不会掉叶子”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时候老师该怎么处理?是以裁判的身份把答案直接告诉大家,中断这场争论,还是请幼儿来说说自己的理由。老师正确及时地作出回应:“说说你们的理由?”一位幼儿说“常绿树如果掉叶子还叫常绿树吗?”另一幼儿说“常绿树是要掉叶子的,新长出来的叶子把旧的叶子挤掉了。”……
在活动中,教师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活动中只有耐心地倾听和观察,才能抓住来自于幼儿的各种反馈信息,及时加以引导。当然,回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在实践中注重每一次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倾听,留意自己地应答,当教师的回应能力提高了,做到对整个活动进行提升也就不难了。平时,需要自己经验的积累和在每次活动后进行反思,也需要自己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只有给予适当的、适度的回应,才能随机调控好整个活动,使生动的活动锦上添花,使自己有逐步的提高。
三、提高一日生活常规的有效性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所增强,这非常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更多更好的常规习惯。
1.明确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制定明确的常规要求,如:
内容
要求
晨间来园
盥洗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
(2)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
(3)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1)掌握洗手、洗脸的秩序和方法。
(2)动作迅速,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面。
进餐
(1)正确使用筷子吃饭,左手扶住碗。
(2)细嚼慢咽,不挑食。
(3)会主动收拾桌面,将碗筷摆放整齐。
(4)饭后会用正确的方法漱口、擦嘴巴。
睡眠
(1)不带小玩具上床。
(2)会自己穿脱衣服、叠放整齐。
(3)安静入睡,睡姿正确。
(4)会自己收拾整理床铺。
喝水
(1)用自己的水杯按时喝水。
(2)活动后、口渴时喝水。
(3)不浪费开水,不喝生水。
行为习惯
(1)会主动收拾整理,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2)讲文明、有礼貌,遵守各项行为规则。
(3)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能安静地倾听别人讲话。
2.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
★开展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老师将生活常规的要求通过正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随机教育结合进行。如通过健康和语言活动《小熊学刷牙》,让幼儿明白道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 发挥标记的暗示作用
用点和数字等标记进行常规培养,发挥标记的暗示作用。
例如,剪刀筐和废纸筐分别用数字“1、2、3”贴好,提示孩子根据自己的组数将操作材料分类摆放。这样,做完手工,孩子们就会主动把剪刀、固体胶放回小筐子里,把废纸筐倒干净,再把剪刀筐和废纸筐放回美工区。
例如,我们准备了三只筐子,贴上数字“1、2、3”,用来放幼儿跳绳用的绳子,这样跳完绳,孩子们把绳子卷好,可以按照数字标记分别放在相应的筐子里,方便孩子自己取用,避免拿放时出现拥挤。
又如,腾出专门的柜子当鞋柜,编上数字号码,这样,午睡时孩子们可以根据号码来摆放自己的拖鞋,整齐又干净。
再如,在建构区入口处贴上圆点标记,提示幼儿进区人数。
3.鼓励帮助为主,监督评价为辅
老师的肯定评价可以提高幼儿遵守常规的自觉性。如:小红花奖励制度,好
人好事记录活动,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等进行表扬,强化幼儿好的行为表现。
班里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老师就要多给予帮助,逐步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做完手工、画好图画等,发现桌面上有遗漏的报纸、固体胶、水彩笔等等,老师就通过数字标记来找到“当事人”,通过一次次的提醒和教育来培养他“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又如,老师发现小柜子里有衣服没叠整齐,物品没放好,我们也可以通过标记来提醒孩子。
对已经建立的生活常规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两位老师要密切配合,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四、提高一日活动反思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素质也是一日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除了要经常地阅读教育书刊,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从日常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地提升自己。教学反思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每一个活动结束时,可以进行快速地反思;每一天的活动结束时,老师可以进行总结性地反思,反思活动设计,反思活动过程,反思今天活动的成功和不足,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会更好?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自我思考、反省、分析、总结、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会关注一日活动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一日活动,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更好地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相信只要坚持我们就一定会进步、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