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和理科有什么区别?
前者侧重理论研究,一般是指如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而后者则是理论联系应用,一般是指如机械、电子、工程等领域。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工科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实践上来的多一些;而理科则是理论上更深一些,虽然也有如应用数学等等学科,但不如工科应用广泛!考数二的不一定是工科,有的工科要考数一,比如测控技术与仪器;有的非工科专业也要考数二,好象经济管理类有一个专业就是这样;化学类一般要考数一或数二,理工科不会考低于数二的!
也许这样两个故事可以带来一些形象的认识:
1.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乘着热气球,在大峡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高声呼救:“喂——!我们在哪儿?”过了大约15分钟,他们听到回应在山谷中回荡:“喂——!你们在热气球里!”物理学家道:“那家伙一定是个数学家。”工程师不解道:“为什么?”物理学家道:“因为他用了很长的时间,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但答案一点用也没有。”
2.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理学类专业
理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理论应用力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理学是以培养研究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大类。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想,以理论研究为目的。从就业率来看,理学类专业没有工学类专业高。30%以上的同学会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是因为,理学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社会生产结合的不紧密。那些对某一学科充满了兴趣,有志于在理论研究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可以选择理学类的专业。
工学类专业
提起工学类专业,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它十分类最多、专业最多的大类,包括地矿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水利类、测绘类、环境与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公安技术类等21个方向。涵盖了采矿工程、石油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几个专业。工学类的这些专业与能源、信息、制造、电子、服务等各个行业结合紧密。每年这些行业都要招收大量工学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到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做生产与技术工作。从2004-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就业率来看,工学类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12%,位居各大类之首。
什么是理科?什么是工科?
许多人把理、工科混为一谈。应该说,它们之间有联系,但也存在着区别。首先来看“理”和“工”的含义。理科是基础科学,其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因此,理科是科学的生命。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理科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本科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典型学科有土木建筑、公路桥梁、机械、水利、电工、汽车、电子与信息、热能核能、材料、仪器仪表、环境工程、化工与制药、航空航天等。工科培养目标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理科和工科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科的特点,理科专业的数量和培养学生的数量要比工科少,但更要求精益求精。理科专业的学生可在研究生阶段转入工科学习。由于有坚实的理科做基础,这样的研究生毕业后更会受到社会的认可。
其实即使你选择了工,同一专业在不同性质的院校,其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专业培养方向不同,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学生的人生发展目标也就不同。例如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一所文科院校,也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工科专业,不过北语的计算机专业是定位在信息处理方面,主要是结合语言类院校的自身特点,在计算机语言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即以研究计算语言学理论、发展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和知识库、开发相应的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本体研究为宗旨。如果你的职业理想不是在语言方向,而是想潜心研究计算机硬件的尖端升级,那就不要选择北语信息科学学院了!
再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财经类或专业性院校则侧重教学生如何做贸易;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人大、浙大等综合性大学侧重于管理方向,而在同济大学则着重于勘察、建筑方向等等。——选择专业重在理解,而不能望文生义、囫囵吞枣、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因此我们说“理”和“工”没有首选和非首选之分。选“理”还是选“工”,主要由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决定。如果考生的数学、物理基础扎实,抽象思维能力强,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急于在本科毕业后就去就业,而是继续在国内或国外深造,读硕士、博士,有志于成为一名科学家、教授,那就应选择理科。而且在学习理科的基础上,研究生阶段转入工科的学习也是很有利的。如果考生数理基础比较好,动手能力强,喜欢工程设计,有志于成为一名工程师,技术专家,在土木、建筑、水利、机械等硬件建设的领域驰骋,本科阶段就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那就应选择工科。
理科培养的是"科学家", 工科培养的是"工程师",
过来人分享:谈如何备战自主招生全过程
在每一年的自主招生中,都会有一些孩子脱颖而出。这些孩子天生聪明、运气好吗?去年通过自主招生被复旦大学录取的扬州考生孙志成认为,其实,自主招生离每个人都不远。
第一步:选择院校
了解学校和自己
这几年,各种“联盟”的发展速度很快,“华约”“北约”等“同盟”接踵而至,考生正面临“一个甜蜜的选择”。
这个甜蜜的选择,对更多迷茫的考生来说,却更像个甜蜜的烦恼:今天去复旦,明天到上海交大,下周则去同济大学考试。这在每年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中,已司空见惯。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思想:自主招生参加越多,机会越多。原本孙志成也这么以为,但经历过后,他的想法有了改变。在他看来,自主招生并非升入大学的唯一渠道,如果场场参加,场场落空,花费了精力又得不偿失。“在自主招生‘百花齐放’下,学生认清方向,了解自身水平非常关键。”
“比如复旦与上海交大,虽同时进行预录取改革试验,但其内涵绝不相同。”孙志成说,复旦大学以人文见长,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从建校伊始,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基于这些办学理念的差异,学生不妨在选择前先想想:我更喜欢哪所学校?”
了解自身水平,则更方便解决一个问题——我更适合哪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孙志成举例说,复旦大学“千分考”包含10门功课,强调综合能力,注重知识积累;上海交大的AAA测试则更接近竞赛题,题型开放,考验思维灵活度。
“由此可见,不同的高校,其办学宗旨、培养方向都各不相同。”孙志成建议有报考自主招生意向的考生,不妨多登录院校的招生网站,了解其自主招生形式、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从中挑选一到两所与自身气质相符、有认同感的院校,以之为目标不断努力,为参加其自主招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笔试准备
抓牢学科基础
尽管不少学校一再表示,自主招生强调综合能力与平日积累,无法突击速成,但在不少“过来人”看来,无法速成并不等于“不能准备”。
“对许多考生来说,复旦大学的‘水平测试’是获得该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的第一道门槛。”孙志成回忆当时的题目说,那张“通识试卷”涵盖了高中语文、数学、英语(论坛)、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等10个科目,总题量为200道选择题。不过,“复旦水平测试”虽然驳杂,但仍有可准备之处,“抓牢基础就是关键”。
首先,水平测试考题并非难题偏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语文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数学虽对计算要求高,却没有超纲内容;英语则因为阅读篇幅长、词汇艰深,许多人都不太会做,“可以有选择地放弃”。
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则“根据学业水平考内容复习即可”。其中,政治应关注时政;历史需要复习中国历史事件年表、世界历史事件年表;地理则要加强对气候图、人口分布图、城市地图等的读图能力。
理科中,物理虽偶有动量、光量、光电效应等超纲内容,但仍以基础为主;化学、生物大部分为基础内容。
“自主招生试题虽难,但其中的大部分还是跟着课本在走。掌握了学科基础,便能抓住绝大部分考分,专攻偏题怪题,效果不一定太好。如果整天钻研难题,却连椭圆的方程式都记不住,这有什么用”?孙志成说。
第三步:迎接面试
好好准备一下自己
如果说笔试考查的是学习积累,那么面试就是对一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
大多院校在面试前,都需考生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或申请材料。因此,面试前第一个可准备的材料便是“自己”。“自己的优点、缺点、人生理想、兴趣爱好、喜欢的书等都能写入。”
“一份独特的材料,能让面试官一眼读出作者的能力与特点,留下深刻印象。这句话就是当时我们的班主任说的。”孙志成介绍说,面试时,许多考官习惯于对材料所述进行追问,如考生没有亲身经历,很难自圆其说,更无法充分发挥。
对阅人无数的考官来说,有目标的学生总比茫然的学生更值得招收。因此,考生意向中的专业将是考官的提问重点。孙志成建议,应多读与所报专业相关的书籍,记住书名和作者,至少也要了解专业大致内涵。
“大学是关注社会的课堂,时事也是面试重头戏。考生要准备的,不仅是时事的内容,更要准备对时事的理解。面试准备期,考生可以在读报看新闻的同时,自选一个话题,然后想象正与教授交谈,说出对事件的看法。”
第四步:获预录取后
心态放松,学习不松
获得复旦、上海交大“预录取”,或通过“自主招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还要在高考中达到“一本线”,每年高考中,总有几名学生在这门槛前“倒下”。
孙志成坦言,获得“预录取”资格后,自己确有一段时间觉得目标顿失,四顾茫然,但当看到其他通过者仍旧努力学习后,懈怠的状态又慢慢转回了正轨。他很感谢老师的要求严格,即使获得自主招生名额的学生,仍需按照要求继续学习。
成功者须警惕,失败者则无须气馁。在孙志成的印象中,一些自主招生的失败者,不少仍通过高考进入了不错的高校。“说穿了,自主招生只是进入高校的途径之一,不要为此‘压死“自己”。
工科是建立在理科的基础上的
通俗讲理科搞研究,工科搞应用。
目前理科也开始发展应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毕竟能有几人成为科学家,几人能在理论方面有所发现。牛顿,爱因斯坦几百年才有一个,大部分还是去工厂,理论和实际挂钩了才值钱。
理科主要是自然科学
主要是理学院(各科理论研究),整个学校的工科都是建立在理学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
大一,大二上学期主要就是学习理学院的课程。主要是打基础。
到大二下学期才开始学习专业课。大三下学期开始个人的方向课。
工科多了,建工,机电,电器,计算机
但工科里也设有很多理论研究班,只研究本专业的理论层面。
所以理学院的实力基本决定了学校工科的整体实力。
我一直都是理学的。觉得还是工科好就业。工科比较实际,比如工程师什么的。理学就是比较理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