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鲁迅 作者为什么千方百计阻止小兄弟放风筝?为什么后来又称之为“精神的虐杀”?

2024-12-18 11:14:0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因为“我”因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那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儿”所以才组织阻止兄弟放风筝,后来又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因为我后来看了那本外国的小说之后,明白了游戏才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回答2:

第一题:不行。因为“踏”字写出了“我”当时的心里的愤怒,不满,于是力气很大地踩扁了小兄弟的风筝,而“睬”字之气出了我的动作,换了之后不能表示我的内心情绪。所以不能换。
第二题:因为作者之前不喜欢风筝,而且嫌恶风筝,认为那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十分庸俗,所以阻止小兄弟放风筝。但是后来,作者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明白小兄弟玩风筝是合理的行为,所以称为“精神虐杀”。
第三题: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天真,善良,可爱,向往自由的儿童形象

回答3: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瞿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志、动物、蝴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有人设计出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令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而上。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蔚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余人来放。

回答4:

1、因为作者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放风筝是不正当的行为,所以千方百计阻止小兄弟放风筝。
2.因为作者读了外国的书后明白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损坏了小兄弟的风筝就相当于损坏了他的心灵,可谓是对其“精神的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