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践清楚地告诉人们,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传统模式,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设监理制度,是近几年来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的诞生和发展,正是反对旧的工程管理模式而深化改革的产物,是来自实践的需要,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同时,它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1)实行建设监理制度。是对我国40年来工程建设事业反思的结果,是历史经验的升华。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我国工程建设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适应了当时的历史需要,保证了国家建设投资计划的完成和工程建设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很多弊端。主要是,我国的工程建设活动,基本上是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己组织进行的,也就是所谓自筹、自管、自建。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既要自己负责编制计划任务书、选择建设地点、编制设计文件等建设前期阶段的工作,还要直接承担材料设备筹措、管理组织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建设实施阶段的工作。一个项目定下来,小则拼凑一个临时性的筹建班子,大则组织一个指挥部,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待刚刚摸到一些经验,多
数人就随着工程告竣而转人生产或使用单位。另一个项目定下来,又要从头开始,如此周而复始在低水平上重复,阻碍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加强建设前期工作,避免和减少建设项目决策失误,提高投资效益,实行了投资包干和前期咨询等制度。这实际上是利用经济手段明确了国家与建设单位的责任。在工程实施阶段,实行了以设计或以施工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制度,推动了施工生产方式的进步。应该看到,实行总承包制度,建设单位可以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使自己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尽量消除过去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施工的弊端,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统筹管理,这应该是我国施工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造价、质量、工期进行总承包,并由此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它统筹管理施工,是对自己负责而不能理解为代表建设单位。因此,在总承包制度下,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变得薄弱了,在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上有可能出现漏洞。这样就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能够有效控制投资、控制建设周期、控制建设质量,严格实施国家建设计划和工程合同的制度,这就是建设监理制度。这项来自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制度,一经付诸试点,就收到显著的效益,说明它符合我国改革方向,符合我国工程建设实践的需要。
(2)实行建设监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领域深化改革的需要。
随着计划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出现了投资来源的多元化,投资使用的有偿化,承包主体的市场化,并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工程建设各参与者的独立地位得到了增强。追求局部利益的趋势日益突出。有的建设项目资金未筹足、设计未完成、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就仓促开工;有些建设项目,设计标准一再提高,概预算造价一再突破;一些承建单位违反市场竞争原则,用非法手段索取建设任务;一些建设单位的人员为捞取好处,私拉不合格施工单位;一些承建单位在低标价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等。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投资规模失控、拖欠工程款、工程质量低劣、损失浪费严重和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都与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有关。为了建立建设领域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约束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随意性,必须实行建设监理制度,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有效控制。这也是建设领域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实行建设监理制度,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商投资、合资、贷款兴建的项目越来越多,已构成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项目的建设,投资者或贷款方基本上都要求实行国际通行的建设监理制度。但我国以前没有这一制度和相应的监理队伍,常常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多数工程的建设不得不由外国人来监理。我国建筑企业进人国际承包市场,也因为不熟悉国际惯例,缺乏监理知识和被监理的经验,而往往使经济收人和企业信誉受损。这些情况,充分表明了我国建立并推广建设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另一方面讲,借鉴国际惯例组织工程建设,也正是我国投资环境改善的标志之一,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