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冠军背后艰辛的故事
如果不是获得一枚奥运金牌,他们可能仍在默默无闻,继续饱尝艰辛。网友为此纷纷发表评论,热议“冠军背后的故事”,很多网友都用“冠军多是苦孩子”的留言表明自己的心迹。
为什么奥运冠军多是苦出身?在我看来,“冠军多是苦孩子”与其说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倒不如说是一种必然的契合。
金牌不是一天“炼”成的,没有历经各种磨难锤炼,没有接受过失败的挫折教育,他们不会那么快从跌倒中爬起。历数陈燮霞、郭文珺、陈艳青等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在没有摘取金牌之前,他们自知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能一展雄姿。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习惯了享受安逸的生活,顺境要比逆境多,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上进心。没有哪一名奥运冠军是从安逸的温室里走出来的。当然,这些苦难出身的奥运冠军也得益于包容开放的体育机制,正是这样一个平台给他们创造了一片英雄用武之地。
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和对意志品质的要求,实际上就是“斗苦斗志”的赛场。吃不了苦头的人,永远无法品尝到成功所带来的那种甘甜;只讲收获不讲付出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摘取令人艳羡的桂冠。奥运冠军之所以能“熬”出头,源自于他们的不服输精神,而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恰恰又跟他们从小历经苦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苦难是一笔财富,苦难造就了奥运冠军。当我们看到奥运冠军“超强”一面的时候,想必嘴里总会自言自语一句:“他(她)怎么那么出色呢?”其实,在我们追溯源头的时候,无形中就已经留意奥运冠军的一举一动。是故,笔者期待着更多的媒体能多深挖一些奥运冠军的苦难史,为我们奉献更为丰盛饱满的“励志大餐”。
北京奥运会的第一个比赛日,对于肩负首金重任的杜丽来说是灰色的,泪水外面的世界看起来一片朦胧。她想看到国旗升起,为此努力了4年却没有达成。其实,当她打完10米气步枪决赛最后一发的时候,她还没有想起来哭。可是,“杜丽加油!”不知谁的一嗓子,让她的泪水一下子喷涌而出。
“这次流泪倒不是因为我没有拿到那块金牌,只是看到这么多人关心着我,我觉得对不起大家。那几天我觉得比4年还要漫长。”5天后的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后,杜丽发自肺腑地说道。
夺冠之后,杜丽公开向教练表示了歉意。“资格赛有几枪状态不好,教练想让我下来跟我说两句,我没有听她的。当时跟教练发火了,但我知道自己肯定出问题了。”杜丽说,“我告诉自己,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我是杜丽,我要打出杜丽的样子。”
打完9发之后,杜丽重新拥有了1.6环的优势。“第10枪怎么打呀?在很短的时间里,脑子里闪过的念头真的特别多,但是我告诉自己,举枪的时候必须要静下来。”果然,杜丽成功了,她再度上演了雅典奥运会时的转身一笑,而随即,她也再次泪如泉涌。
冼东妹,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妈妈级奥运卫冕冠军。为了祖国的荣誉,这个“狠心”母亲不仅再次选择复出,还提前给孩子断奶,投入训练……
1997年八运会,冼东妹带伤拿到了冠军,但为确保夺冠采取保守治疗的伤势在比赛过程中加重,她决定退役;2001年九运会,广东女子柔道队实力很弱,冼东妹复出后成功卫冕,而后又神奇地拿回了亚运会银牌;雅典奥运会夺冠则是她复出后的另一个奇迹,因为此前医生判定她已无法继续从事柔道运动;2005年的十运会,广东队再次把她劝了回来。
北京奥运会,冼东妹第五次复出。因为已有14个月没有进行系统训练,她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减轻体重、恢复力量。那时,女儿刘佳慧只有4个月大,“我很心疼,但有时候必须付出,别无选择。”冼东妹干脆给女儿断了奶。
“虽然每天的训练十分劳累,但是见到孩子可爱的笑容后,所有的疲劳和烦恼一下都被抛在脑后。女儿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小家伙很懂事,妈妈不在的时候不哭不闹,给了冼东妹很大安慰。或许是女儿的鼓励,让冼东妹重回赛场、恢复状态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冼东妹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功卫冕。夺冠之后,冼东妹在电视镜头前哽咽着向女儿表露了心迹:“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相信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会被深深打动。
今年27岁的张娟娟,从小陆续练过铁饼、铅球、标枪和射击。1995年青岛射箭队成立时,她又被选中,没想到,这一练却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不是我选的射箭,是射箭选择了我。”以沉稳表现创造中国射箭新纪元的张娟娟如是说。
就像母亲孙荣珍所说的那样,张娟娟的成功,和她的成熟懂事、能够吃苦,骨子里有一股天生不服输的韧劲密切相关。刚刚练习时,张娟娟每天做的就是摆射箭的姿势。过了几天,仍然没有弓,教练给她的是一根皮条,让她练力量。后来慢慢换成两根,三根,每天她就是那么分腿一站,开始“拉皮条”。
后来终于可以拉弓了。张娟娟刚开始根本拉不开,不过浮躁的心倒是就此踏实下来。一天拉弓300多次,拉开了还得停住,刚开始还行,次数多了,停住弓时胳膊直抖,实在撑不住了,想往回缩,这时就会听到教练的吼声:“拉回去!”
之后开始瞄靶了,可张娟娟又犯了射箭运动员独有的“黄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黄心(9环和10环),弓就晃个不停。很多射箭运动员就是因为过不了“黄心病”这一关而退出的。有两年的时间,张娟娟的训练主要就是改正瞄准时的毛病。这一过程漫长而枯燥,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但张娟娟凭着自己的毅力坚持下来。此后,她的成绩稳步提高,具备了世界一流射手的实力。
奥运夺冠的那场比赛中,张娟娟的眼神流露出杀气,过硬的心理素质助她战胜了强大的对手。据悉,这也和张娟娟的自我磨炼有关,比如凌晨两点起床在马路上走,经常进行爬山登高训练等。
身高1.81米,说话慢条斯理,19岁的刘子歌只是在率先触壁后的那一瞬间有点激动和惊讶:“我没有想到能游这么快,而且是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赛前我知道自己的成绩会不错,但真的很意外,如果说秘诀的话,就是我没有任何压力。”
前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说,刘子歌的技术合理,省力有效;身体位置平,手腿配合和呼吸十分协调,技术结构和澳大利亚游泳名宿肯·伍德的得意门生斯基佩尔几乎如出一辙。
刘子歌的成功,与创造中国男子游泳奥运奖牌“零的突破”的张琳一样,都含有“澳大利亚元素”。只不过,帮张琳“画龙点睛”的是澳洲名帅丹尼斯,而刘子歌的教练金炜是中国人,在训练中沿用了典型的澳洲训练体系。
金炜曾经在澳大利亚执教4年,师从肯·伍德,掌握了当今世界游泳强国最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手段。从刘子歌力克原世界纪录保持者斯基佩尔、波兰卫冕冠军叶杰伊恰克的表现来看,金炜的训练方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刘子歌夺冠还与她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关。即使在获胜之后,人们看到她仍然很平静,没有狂喜,没有眼泪,只有脸上淡淡的笑容。
1998年,7岁的林跃背井离乡到省城广州学习跳水。当妈妈前去探望的时候,他要求和妈妈进厕所说说悄悄话。一进厕所,他就高兴地抱着妈妈,说怕被别人看到笑话。那么小的孩子,除了刻苦训练,还要自己打点生活,其中的艰辛,外人无法体会和理解。
2001年,广东国际跳水培训中心停办,为了让林跃继续追求他的梦想,父母毅然选择自费送他去参加培训。
对于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成了最大的负担。但是,林跃的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他的学习。在外地拼搏的10年里,林跃回家的次数总共不到5回。性格沉稳内向的他偶尔也会想家,也会抱着电话难过,闪现出打退堂鼓的念头,但当他想到母亲下岗,父亲为了凑齐他在北京的日常费用卖掉房子,有段时间还在公园外摆摊出售小商品时,很快就又打起精神走上跳台,他说:“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跳出点成绩来报答父母,哪怕付出再多的艰辛!”
8月11日,在广东省潮州市西湖山的后山山坡上,两间小平房前摆着一台电视,旁边坐满了从四处赶来的林家亲友。而远在北京的水立方,10米台上近乎完美的6跳,终于让17岁的林跃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
1、作家,张海迪
2、英国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
3、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4、北京江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江民等等有许多。
古语云:“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苦难是一笔财富”,这些话都是古人总结的智慧的结晶。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当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想想这些人,自己的苦难又算的了什么?一切的困难都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就是成功人士。
牛,贵在坚持, 你也可以的,只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