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里,宗教的意义与西方的religion不同。中文词语通常可以逐字来理解,比如说“宗教”一词,可以说“宗”是宗旨、宗趣的意思,就是一个目的的意思。“宗”也有祭祀的意思,也就是古时候人们祭拜祖宗的仪式。而“教”则是教育、教化的意思。所以有“宗教”即是以宗为教的意义。以一个宗旨宗趣为目的而设立的教育、教法,都可以说是宗教。但是儒家两千多年来,都没有人说它是一个宗教。宗教一词,于佛教传入中国后,才被普遍运用。而在佛教中,“教”之一字有法门的意思。现代人对宗教的理解多来自于西方的定义。但如果用西方的诠释来说儒家是不是一种宗教,则未免张冠李戴,胡搬乱套了。
儒家虽然是来自孔子,而孔子当年的事业就是一复兴礼教、复兴当初周代的封建制度与祭祀文化为目的。但这只是所谓的“手段”。儒学真正的核心思想在于“仁”,孔子常说“仁”,但又没有给仁下一个确实的定义。那是因为“仁”之一字,说的是人的本来性情,而孟子将之说为“四心”,即则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说四心,是方便,比孔子说仁来得具体,但却孔子不说破也有其深意所在。“仁”之一字需要体会,领会,需要从行动中,从锻炼中感受才能确切掌握,这有一点像禅宗所说“本心本性”。孔子教学,不拘一格,但视学生的需要而教。故对不同的学生问“仁”,就有不同的说法。这与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相像。当然孔子比禅宗早了千年,而禅宗又在中国大成,所以应当说禅宗教法实则受儒学影响颇大。但如果这样说,则孔子的教法如禅宗一样,没有一个系统,没有一个固定的教案,没有一定的定义。那儒家则应当如禅宗一样,是“教外别传”,既不属于任何的门派、法门。那就可以说,其实儒学,至少在孔孟时代的儒学,并没有现代所谓“宗教”的特质。
末学合十。
百度了一下,宗教【百度百科】里面,是把儒教放在宗教里面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9438.htm
儒学宗教
西方人还将中国人传统信仰“儒教”也算作一大宗教。儒教是否是宗教,存在不同的意见。一般而言,正如道教是宗教而道家则不被认为是宗教一样,儒家、儒学不被认为是一种宗教,而对儒教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不是宗教,有些人认为是宗教,这主要取决于对儒教含义的理解和对宗教含义的理解。在香港、印尼等地,儒教(孔教)被视为宗教。无论争论如何,不可否认,存在以宗教形式存在的儒教(孔教),如在台湾,有中国儒教会,在印尼,有孔教会。
以上最后一句话,也是本人的看法。
以下是分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儒教,或称孔教、名教、礼教或先王之教。儒教是以孔子为先师,圣人神道设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经为宗教经典,以古代官僚机构为宗教组织,以天坛、宗庙、孔庙、泰山为宗教场所,以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为宗教仪式。
综上,儒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天”是他们相信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儒教没有在政权组织以外建立自己的组织,政权组织,同时也就是儒教的宗教组织;有祭祀活动;有一套思想体系。等等等等
完全符合宗教的概念和特点。
儒学,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孝亲尊师,儒释道三家都建立在孝亲尊师上,孝是道,没有孝家不合,家不合国就乱,所以,佛教才能在中国的国发扬光大的原因,建国君民教育为先,现在全世界都教人如何竞争,如何言论自由,教人金钱至上,教人利字当头,教人享受,教人自私自利,古人教人忍让,今人教人竞争,这就是现在为什么人与人不和,国与国有战争,全世界都处在动乱之中,所以只有孔孟学术与大乘佛法能拯救全世界,所以人人要从弟子规学起,把弟子规落实到生活中,再创大同之治。
儒家学说的主要特征是强调伦理纲常、仁义道德,是维持社会和谐有序的行为规范。
宗教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
“儒”不属于宗教范畴。
" 儒"是传统文化基础; 宗教是信仰,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