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独具魅力的中国音乐开始走向世界
我国参加世青节的主打节目是京剧、民族器乐、民族歌舞,也有部分西洋乐。中国艺术团的每场表演几乎都有轰动效应,经常博得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国京剧、广东音乐多次获金奖。中国京剧获奖达14项之多,而其中《三岔口》曾二次获金奖。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音乐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美德也体现其中,从而新中国人民的崭新形象出现在世界东方。
(二)开辟和拓展了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交流的领域和渠道
为扩大与其他国家民族音乐的稳定交往,我国在参加联欢节的同时,也开始建立各类专业文艺团体,以扩大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领域与渠道。例如:东方歌舞团建立时的媒体专题报道的题目是:“适应我国人民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发展需要东方歌舞团在京成立”。我国于1955年1月成了中国京剧院、1959年建立了中央芭蕾舞团(1963年改为中央歌剧芭蕾舞团)、1960年2月成立中央民族乐团、1962年1月成立东方歌舞团。这些团体建立以后,开始了组建队伍、编练曲目的工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团体建立后,使得参加联欢节的曲目领域更加扩展了,专业化水平也更加提高了。
(三)促使新中国音乐文化体系的形成
新中国建立之初音乐文化事业还没有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待建的领域。当时的音乐主要体现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国统区的音乐,解放区的革命音乐,前苏联的革命音乐等。联欢节对新中国音乐体系形成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对传统音乐、解放区音乐的清理与遴选方面。另外50年代初苏联专家在中国的音乐教学,也培育了一批能够演奏西洋乐器的演奏家在联欢节上崭露头角,如殷承宗曾在1959年第七届联欢节上演奏钢琴曲目《黄河》获金奖。通过参加联欢节,我国音乐文化汲取了世界各国音乐的精华,逐步构建了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弘扬传统、融汇中西、囊括亚非拉的新中国音乐体系。这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世界高水平的艺术家
参加联欢节的骨干演员,例如郭兰英、贾作光、傅聪、周广仁、刘诗昆、殷承宗、杨秉荪、李学全、韩铣光、任同祥、夏仁根、王铁锤、刘明源等数十位艺术家不仅在当时名扬世界,而且在新中国音乐的发展中,他们都成为了不同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中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五)推动了国内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世青节推动下,全国文艺组织,包括剧团、剧社、文工团等,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建立。在全国专业及群众性音乐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1952年10月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全国有23个剧种,3000多人参加观摩。此次观摩历时27天,演出25场,全国100多个地方剧种中有京剧、秦腔、昆曲、评剧、越剧、歌剧、沪剧、湖南花鼓等23个剧种,88个节目,共有700多名演员登台演出。在获奖名单中,有相当一些是我国参加世青节的获奖曲目。此次观摩的其他获奖曲目,有许多在后来被遴选参加了世青节。
在世青节的推动下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呈现了全面快速发展的局面。除上述一些活动外,1949年到1953年,也就是第二届到第四届联欢节的四年间,全国刊行的音乐期刊共有20几种,如《人民音乐》、《歌曲》、《上海音乐》、《群众音乐》(1985年1月,《群众音乐》更名为《音乐天地》)、《东北歌声》、《东北新歌选》、《长江歌声》等,共发行400多万册。另据中央人民广播器材厂统计,从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底共发行520种唱片,总计销售200多万张。此外,编译出版的以参加世青节的一些国家的音乐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总共110余种[6]。
(六)建国之初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我们所取得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的经验,是以艺术交流为先导,不但可以迅速提高音乐艺术本身建设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可以全面推进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建国之初参加世青联欢节也有一些规律性的启示在于:首先,党和国家的内政外交原则和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导对于参加联欢节,坚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艺交流活动,有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其次,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只有民族经典传统曲目,才能赢得世界的认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第三,通过广泛的艺术交流达到互通有无,吸纳养分,壮大发展本民族音乐,走中西融合之路;第四,演出与交流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本国音乐事业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友谊的交流,构建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之路;第五,世青节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中国不但应该坚持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并且在适当时机应该争取承办一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当代音乐
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后,又加入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流行歌曲。各地开始建立交响曲团,演奏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作曲家的新作。东欧的乐团曾多次到中国表演,中国乐团也参加了许多国际表演会。中国音乐家也尝试用西方的乐器方法写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音乐,比较成功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纳了越剧的部分旋律。
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交往也不断增加,为此成立了东方歌舞团,专门学习、演唱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各民族的民歌乐曲,在中国广受欢迎,从此发展中国家的音乐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中国民族乐队的配器、合奏方式也基本定型,产生了不少成功的民族器乐交响曲。
近年来,中国的民族音乐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每年春节,都会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中国新年音乐会,并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