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的出处和意思!

出自那里的那句
2024-11-24 02:49:2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释义:用讲道理的方法来感化别人。

出处:《论语》

以德润身中“德润”出自孔子《中庸》,原文是:“富润屋,德润身。”意思是:富裕可以养护好房屋,然而对身体的爱护、滋润及保养却要靠“仁德”,说明“仁德”有多么重要。

以德润身就是说用仁德爱护身体,修养身心。以文化人中“文”有“文章、文德、文教(礼节仪式)”之意;以文化人就是说用文章、文德、文教(礼节仪式)等教化人。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回答2:

以文化人”的意思:用讲道理的方法来感化别人。

“由人化文,以文化人”:
这里的人的概念应该是指文化中通俗所说的人,即历史记载上的人,而非基于生物学等探讨的人.
由人化文,强调的是文化的特性——文化是人创造的,从来不是固有的,就是说,人创造了文化;当然可能还有一种含义,就是在狭义的文化意义上,用人的实践活动来丰富文化的内涵,以人的行动体现优秀文化品质;
以文化人,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以为这里说的应当是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塑造人。
两者其实是一个统一的命题.
"人化"和"化人"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生成、双向展开的辩证运动,它们实际上是同时的,是一回事。只是在我们的想象和叙述中,要做到把它们当"一回事""同时说出来"很困难,所以才不得不分开来说"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等。
人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和自身,使自然和人自己走向"人化"的过程,是以人在自然界的产生开始的,而人的产生,则又以造就或形成了人所特有的生存发展形态——文化为标志。 "劳动创造了人"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个科学结论。而劳动创造人的含义,显然不能理解为先有一个东西叫"劳动",是他象上帝一样创造了人。而是说,有一种自然界的高级动物——类人猿(还不是人),是他在某种情况下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存活动方式,通过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最初还不是劳动)以适应环境,包括同时用这种新的活动方式(逐渐发展成为劳动)去改变环境,以使之适合于自己(这时也就逐渐使自己变成了人)。经过一个实际上非常漫长的演化过程,一部分类人猿变成了一种以劳动为自己生存活动方式的新型物种——人。
如果说,进化中的类人猿是人的最初形态,那么劳动就是人类文化的最初表现形态,并且后来它也是人类文化最本质、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形态。"从类人猿到人"与"从最初的劳动到发展起来的劳动"之间,就是人与文化之间?"人化"和"化人"之间关系的最好证明。这一双向生成、双向展开的辩证运动,就是如此开始、如此发生的。 "如何开始"的问题弄明白了,以后的情况就比较容易想象了。实际上,"人化"和"化人"之间始终是同.

回答3:

以文化人。就是从文化这个词的本义去理。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创造发明的。是人类智慧的积累。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创造人。现代意义上的人。是有文化的人。如果把文化从人身上剥离。人不成为人。所以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为文所化。人。学习文化。结果被文化成了现在的样貌。为文所化了。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以文化人。以文造化人。

回答4: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