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采纳!谢谢!
雷锋精神感动了我
三月里微寒的季节,春回大地。又是一个学习雷锋的日子,可你又在哪里呢,雷锋?
当他那清澈的眼神再一次出现在面前,当他那些动人的事迹再一次被颂扬……我,流泪了。哭雷锋,哭他的过早离去,哭他“傻子”式的无私,哭他对待同志春天般的温暖,哭他永不退色的螺丝钉精神。淡去火红的时代精神,他那乐于助人而又不求回报的精神至今仍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
助人者不求回报,受助者呢?
正当我为雷锋唏嘘之时,一个不屑的声音飘入我的耳朵:都什么年代了,还谈雷锋?我愕然。漫步街中,放眼望去,竟有许多人“但求帮助,绝不回报”:背着沉重书包的少年将座位让出,竟连一声“谢谢”也没有换来;抓小偷的英雄被人诬陷,当事人连作证都不愿站出来;身患绝症的丛飞连住院都成困难,受他资助的年轻人竟不来探望,还埋怨丢了面子……羊羔尚且知道跪乳,乌鸦尚且知道反哺,可看到那些聪明伶俐的人竟连“知恩图报”的大义都忘了时,念及雷锋,念及那些同雷锋一样对别人倾囊相助的人,泪,汹涌而出。
帮助别人的人,他们不求回报。可受到帮助的人,心中不能不想回报啊!为雷锋再一次哭泣,哭的是那些把“滴水恩,涌泉报”的道理都忘记的冷漠灵魂!忘记了雷锋,忘记了帮助你的人,忘记了感恩,如同一颗心被冰封雪藏,这样的人生,还能有什么意义?
我欲揽月相问,却见明月皎皎。公益活动跃入了我的眼帘——春暖2007,温暖了华夏,也温暖了我。看到那么多的企业代表一次又一次地举起爱心牌,捐赠数目由二十万涨到二百万,我不禁湿润了眼眶。雷锋,你出生在旧社会,你的精神却流传在新时代!再为雷锋哭一场,恨全消。那么多的捐赠,那么震撼人心的黄舸之行,那么多的人在回报着帮助他的人,回报着社会,怎不让人热泪盈眶?
做人,就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就要学会帮助别人。这句改编自那位华农大学生的话,让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只为雷锋哭三场,哭过之后,让我懂得帮助与回报的社会的道理,也明白了只人人都是雷锋,那我们的将来会更美好。
奶奶感动了我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感动的事,如:读书累了,妈妈为我削了一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为你倒了一杯水,是感动……。人之所以感动,是因为生活在爱中。
星期天早上,风声将我唤醒,我在床上伸了一个懒腰,用手揉了揉眼睛,把目光投向窗外,啊!寒风刮得好猛,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穿上衣服走向窗边,看那寒风吹得小树翩翩起舞,乌云将天空笼罩,变得灰暗,让人不知是早上还是黄昏,我突然觉得好冷啊!突然门铃“叮叮叮”的响了,我很好奇,是谁啊?这么早就跑到我这儿来啦,我开了门。原来是奶奶回来啦,奶奶脸上冻得发紫,手冰冰的,我不禁全身都起鸡皮疙瘩来了,但奶奶却依然微笑着说:“我买了早堂面,趁热吃吧。”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温暖的家庭中,我被奶奶的这种关怀感动着,迸出了幸福感动的泪花,端着香喷喷的面条,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放不到嘴边,看着奶奶假装生气的样子,我连忙低下头和着泪水加面条吃进了肚子里。看着我吃完面条,奶奶的眉毛舒展开来,我也感动着抱住了奶奶。
“奶奶谢谢你。”我不会让您白白付出,我以后一定会报答您,服侍您的!这也足以证明,只要世界充满爱,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最喜欢喊的一个亲切的声音;妈妈。妈妈的爱像柔软的棉花,甜润了我的心。记得有一回,妈妈带我去上学,半路上突然下起了从天而降的倾盆大雨,那豆大的雨滴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我关心的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不穿雨衣?妈妈听了,急忙从车筐里把雨衣拿出来,披在我身上。我说;妈妈,那可是你最喜欢的衣服啊!妈妈说;女儿比什么都重要!
到了学校门口,那路面上有许许多多浑浊不清的水,我刚要迈步,妈妈立即拦住我说;我推你过去吧!我说;可是你的鞋和袜子怎么办呢?妈妈说;到办公室我去洗洗。说着就吃力地把我推了进去了。我心里在和妈妈说;谢谢您,妈妈!
还有一回,我生病了,发高烧38度,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我爱吃的东西,还不停的点了吗,有没有感到不舒服?妈妈,我现在在想对您说一声;谢谢您,我今后一定会好好听您话的。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世界上有许多种爱。伟大的母爱,同学的关爱……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父爱。
记得我有一次放学回家,脸通红通红的。爸爸发现了我的反常,连忙过来问:“你是不是不舒服?”我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要不你先去休息,我给你找药。”爸爸一边给我体温表一边说。不一会儿,爸爸就端着药进来了。我喝完药觉得舒服多了。可是刚吃完晚饭,我又难受起来。爸爸看了看表,焦急地说:“怎么办?赶紧去医院吧。”到了医院,他让妈妈带我到椅子上休息,自已冲到前台去挂号。
接下来的几天里,爸爸每天起早去给我挂号,晚上还要带着我去医院看病,每天都得凌晨两三点钟才到家,多辛苦啊!望着爸爸疲惫的身影,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父爱也是非常伟大的。爸爸,我爱您!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发生了七点八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使许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和家园,其中,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地震时把生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孩子。
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她死时,双手触地,有点像古人扣首的样子。人们很奇怪她为什么是这种姿态死的,原来她的身下有一个3、4月大的婴儿,经过一番努力,救援人员救出了这个婴儿,当医生们打开被子准备开始检查时,发现被子里夹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写好的短信,短信的内容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那你一定要记着,我永远爱你。”当时,在场的人都热泪盈眶,这让我也感动不以!这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母爱,将永久地留在人世上,永久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我想:这位母亲可真伟大,能在自己的生命危在旦惜的时候保护自己的孩子。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每天早上在我醒来时已经准备好了香喷的饭菜,吃过饭,当我要洗碗时妈妈却把我赶到一边,不让我洗碗;当我拖地、洗鞋……妈妈不让我干。妈妈总是说:“你只要好好的学习,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母爱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又想起了那首童谣,“世上只要妈妈好……”
每个人都有瞬间被感动的事情,在我的脑海里也有被感动的瞬间,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去年冬天,我们学校举办“冬季三跳长绳比赛”活动。在体育老师的一声哨声中,我们就开始了紧张而又激烈的比赛。我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跳过长长的长绳,动作准确又快速,断绳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不过断绳的同学迅速地跳了过去,并没有拖后腿。可是,正当我们有序地“飞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段芊伊突然被绳子绊倒了,重重地摔在地上,发出一声惨叫。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这时,奇迹发生了,段芊伊顾不上还流着血的伤腿,咬牙迅速地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为了完成比赛,为了不给大家拖后腿,她忍着伤痛,继续和我们一起快速地“飞越”在长绳之中。每跳一次,她就会把手按在伤腿上,以便让膝盖处血少流一些。即便这样,随着她膝盖不断的弯曲,鲜血还是从伤口处流了出来,她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这时,现场仿佛凝固了,原本嘈杂的喊叫声突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就是这种体育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我们强忍着眼泪,看着她坚强的身影,一起勇敢地越过长绳,飞快地向前奔去。
“220、221、222……”在计数员的数数声中,比赛结束了。我们最终以227个的成绩夺得了第三名,我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虽然这次比赛我们没有得到第一名,但是我觉得这个名次比第一名更珍贵。它让我深受感动,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拼搏的精神,什么是团队精神!
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因为有点儿事,所以要出去一趟。我顶着那火热的太阳,忍着口干舌燥,站在公汽站等11路公车。好久好久,11路公车才拖着那疲倦的身子,大口大口喘着气“爬”来了。
“车来了!”不知谁叫了一声,大家都从闷热和埋怨中回过神儿来,拼命向车里挤。半天,我才在车上找到了一个空隙站好,慢慢地,公车又以它那老黄牛似的步子启动了。正闷得无聊时,我看到了一幅让我感动不已的画面:
只见一个坐在后排的爷爷伸出手准备把窗户拉开,让风吹进来凉快一下,但他的手伸到半空中又缩了回来。我正纳罕那位爷爷的举动时,却瞥见了前排的一位叔叔正在惬意地享受着凉风。突然那位叔叔回过来看见了满头大汗的爷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急忙把窗户往自己这边拉了拉。风立刻从窗户里窜进来吹到爷爷的脸上,那位爷爷也冲那位叔叔感激又带些赞赏的笑了笑…
刹那间,车箱里似乎已经没有热气了,热气已化作成一股暖流,在每个人的心中流动,流动。也许这就是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一种沟通,简单明了,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微笑让人心中温暖,一个微笑就能让你消除心中所有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个微笑就能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瞬间,我被感动了,陌生人之间可以这么的友好,这么的谦让,真是让人敬佩。可能有时候,一对很熟的人这间都不会这么谦让,因为人一旦关系好了,就会在随便,随便到不会去顾忌别人的感受。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去对待家人和朋友的呢?
瞬间的感动,带给我永恒的记忆。我会一直记得陌生人之间是可以像亲人之间那么友爱、谦让的,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敞开那颗尘封的心罢了!
写作指导:“感动”话题作文导写
【作文题目】:
面对着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精美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着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面对这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沉浸其中,你感动过吗?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8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人自生下来,情感、情绪就受到客观坏境的影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感动”就是人的感情受到冲击时的一种反应。
考生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景或情,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此外在充分领会“感动”的内涵基础上,还要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一个新视角,去抒写真情。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只有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切记,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交流的。要让读者感动,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
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总之,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都符合要求。
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对同学们非常关心,陈老师对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很负责任。
比如,我语文题目不会做,陈老师就会认真教我,如果我还不明白,陈老师也不会生气,她会更认真地教我,直到我会了为止。并且告诉我:“上课要认真听讲,而且回家后要认真预习。”我按照陈老师说的去做了,果然,我的语文成绩提高了,我真高兴。
当我的同学学习跟不上时,陈老师就会耐心地帮他补习,如果他还不了解,那么陈老师就会放学后让他留下来,帮他仔细地补课,直到他懂了为止。并鼓励他:“回家后认真复习,你一定会很快追上同学的。”
陈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要努力学习,为班级争光!”
陈老师对我们做过的一点一滴,都让我们非常感动。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汶川大地震后,所涌现出的仁人善举,令人唏嘘感怀至今。而今却有那么一个人,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雄厚的资本,更不是青壮年般的社会柱梁。他是一位平凡的老者,以耄耋之龄,从74岁一直到93岁去世,身体力行,风雨无阻,整整做了二十年的善事!这种平凡,让道貌岸然者黯然失色;这种平凡,让权贵官贾们无地自容;这种平凡,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与褒扬;这种平凡,已经让我泪流满面!
他,叫白方礼,媒体常误作白芳礼。祖籍河北沧州,一贫如洗,从小做短工,后来逃难到天津,以踩三轮车谋生。解放后,靠着双腿蹬车,养活了4个孩子,其中3 个都上了大学;还资助着自20岁就寡居着的老姐及其儿子,而且侄子后来也上了大学。他没读过书,却深知学知识学文化的重要,勉励后辈勤学致知。退休之后,干起了个体,积攒了一些薄财。
有一次,他在田间看见一帮小孩嬉戏打闹,正当上学的年纪。问家长,家长回答说种田的人过日子都成问题,根本没有闲钱让他们入学读书。后来向校长打听,得知学费一年是80-100块之间,按说不贵,可是这这么点钱农民家长也无法拿出来。校长更说出了一个苦衷就是----就算有孩子来读书,教师也成问题。因为薪水太低,留不住人。老人听后感觉很沉重,心想若不读书,无法改变命运,岂不世世代代贫穷下去!由此,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将自己蹬三轮车的全部收入资助那些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直到死。有这一想法并到付诸行动,一干就是整整20年,直到生命的终结。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回家后,他非常固执地宣布自己的这个决定,而且不容商议,将毕生积攒的全部积蓄5000块如数捐给了家乡,成立助学基金,从此踩三轮车的时候心里就多了个念想----要为孩子读书挣钱。别人是拉车养家,他则是拉车助学。而且还在车上竖立一面小旗,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81岁时,他将一个寒冬挣来整整3000元钱将给学校,校长答谢,说代表全校300多学生致以敬意。谁知这个300多触动了他的内心。他想,僧多粥少,以他一人微薄的力量,加上行将就木的年纪,如何救那么多的孩子?回家后,他通宵未眠,天未亮就召集子女商议,表达了他想将两间老屋卖掉再申请贷款成立支教公司的想法。子女们面面相觑,知道父亲的脾气,也不好反对,答应了。后来,两间老房卖了一万元,再加贷款,在当地火车站边租了个小铁皮屋,只有8个平方,搞起了糕点、烟酒售卖的营生,开创了中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初开业时,他即向雇员20多人阐明了宗旨:规矩挣钱,收入全部支教,月结月缴。此事感动了许多人,市长亲自划地,南开大学赠匾。在老人的苦心经营下,发展到十几个摊位,最好的时光景,每月除去各项开支得利一万多元。尽管身为创办人,但老人仍然像普通员工一样,依旧蹬着自己的三轮车,更给自己规定了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收入指标。这些收入,全部给了孩子,而他自己,却俭省得不能再俭省,穿戴得像个乞丐,而且大多是捡来的。吃的是冷馒头和水,睡的以大地当床。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都是这样捱过来的。只为了多挣一年钱,极少回家,随地而居,只求为孩子们多留些学费。后来那个小铁蓬因政府整治被清拆,老人又用木杆与编织袋撑了一个小篷,只为能够继续拉活。
老人以风烛残年,贫弱之身,节衣缩食,将自己的全部收入,献给了贫困的孩子,践行了支教的诺言。这里面不光有小学,还有中学,大学......据有心人统计,从74岁开始,一直到93岁逝世为止,整整20年,老人总共捐款350000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他不求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是:“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他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因为,他实在老迈得蹬不动三轮车了。只好在车站替人看车,存够了500又捐了出去.....他像一只蜡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发出生命的光亮,去照耀别人前行的路。多年来的无分昼夜,废寝忘食;餐风露宿,栉风沐雨......老人持之以恒,从未退却。滴滴血汗,换来的是沉甸甸的爱心善款,捐出去的是老人济世助贫的情怀,实践的是平凡而伟大的壮举!
2005年9月23日,老人寿终正寝,享年93岁。他平静的走了。他曾经说过,要有来世,他还将蹬三轮车为年轻后生们播撒自己的爱心。老人没有堂皇的外表,豪气的语言,他甚至有些佝偻,老气寒碜,乍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百姓。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两次入围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却最终没有入选。我不知道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具体量化是什么,但如果以一个人的收入与捐助来定比例的话,我想,老人足以让任何一位成功入选的人相形见绌,高下立判!
我愤怒了。身为一个大国的中央喉舌,如此偏颇的评选,竟将一位耄耋之际、风烛残年的老人拒之门外,理由何在?!也许,对于一位只尚行动不务虚名的老人来讲,荣不荣誉并不重要,可以不去计较;但我要说的是,当一个病态的社会,只是流于表面的浮华,惯于功利的宣传,崇尚炒作的评比,惟形式不重内容的文章,是可耻的,是可恶的。老人,正是这病态社会的健全者,浊流滚滚中的一股清流,浩瀚夜空中的启明与长庚!譬如那称杆上的星,星是分,百姓的心就是这杆称,轻重分数将由这称杆来称明!
不说了。我感受到,总有一种平凡的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同时,谨以此文悼念平凡而伟大的善长仁翁--白方礼老人,并表达深切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