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2025-01-02 07:36:4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蓑鲉

蓑鲉背部有13根毒棘,背鳍很高,鳍棘细长,鳍膜深裂;胸鳍羽状,甚长大,伸越尾鳍基,鳍膜深裂,14枚;腹鳍胸位;臀鳍6-7枚,刺有3根;尾鳍圆形。鳍条的根部及口周围的皮瓣含有能够分泌毒液的毒腺。

当遇到危险时,蓑鲉会尽量张开长长的鳍条,使自身显得很大,同时用鲜艳的颜色警告对方。如果遇到同样胆大的鱼,蓑鲉就会不停地伸缩全身的鳍条全身的鳍条,一会展开,一会收回。

即使该种掉入掠食者的口腔内,掠食者也会因为蓑鲉全身的鳍条而难以进行吞咽,将它吐出的时候还会被毒棘刺伤,导致中毒。

2、响尾蛇

响尾蛇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

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

3、壁虎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当你去捕捉它的时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会立即折断,壁虎也就乘机逃跑了。

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割”,也称为“自切”、“自残”和“自截”。因为折断的一段尾巴里有许多神经,它离开身体以后,神经并没有马上失去作用,所以还会摆动,起了吓唬作用,有时能够达到自卫的目的。

4、海参

海参是沉积物食性,故海参对于搬运海底沉积物有一定的作用。枝手目海参的食性和盾手目海参不同,它们是悬浮物食性,即靠触手摄取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穴居沙泥底的海参如芋参和锚参吞食洞穴周围的泥沙,消化泥沙中的有机营养物质,不能消化的物质被排出并在幼体尾部附近堆成一堆粪便。

海参的再生力很强,受到刺激或处于不良环境下,如水质污浊,氧气缺乏,身体常强力收缩,压迫内脏从肛门排出,这种现象称为排脏现象。内脏排出后能再生新的内脏。少数海参被横切为2-3段,各段也能再生为完整个体。

海参为狭盐性动物,在半咸水或低盐海水中很少见。对水质的污染也很敏感,在污染的海水里,海参难以生存。

5、骆驼

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由于它们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

平时管道被液体湿润着,当体内缺水时,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体,并在管道表面结出1层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在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水分如此在体内反复循环被利用,故能耐渴。

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刍。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骆驼的体温晚间为34摄氏度,白天高达41摄氏度,只有在高于这个体温,骆驼才开始出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蓑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响尾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壁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骆驼

回答2:

独角仙(昆虫)--头上有一只很大很大的角,防御作用
狮子鱼---浑身上下都有毒刺,防御
吼猴---脖子上有很粗的声带,一叫起来,脖子就变得特别粗,威胁对方
军舰鸟---发情期的时候脖子上有一个火红的气囊,很醒目
响尾蛇———尾巴的尖端地方,长着一种角质链装环,围成了一个空腔,角质膜又把空腔隔成两个环状空泡,仿佛是两个空气振荡器。当响尾蛇不断摇动尾巴的时候,空泡内形成了一股气流,一进一出地来回振荡,空泡就发出了一阵一阵的声音。
响尾蛇利用这种象溪流似的水声,来引诱口渴的小动物,所以这也是一种捕食的方法。
响尾蛇通过摇动它们的尾巴,弄出很大的嗡嗡声警告敌人它们是威胁的,同时也警告诸如牛之类的大型动物自己的出现
壁虎在遇到危险时会脱尾巴。
海参在遇到危险时会排内脏。
骆驼是骆驼科属动物,鼻孔能开闭,足垫厚,适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峰,内蓄脂肪,胃有三室,可以贮水,所以耐饥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饮水贮存

回答3:

蓑鲉背部有13根毒棘,背鳍很高,鳍棘细长,鳍膜深裂;胸鳍羽状,甚长大,伸越尾鳍基,鳍膜深裂,14枚;腹鳍胸位;臀鳍6-7枚,刺有3根;尾鳍圆形。鳍条的根部及口周围的皮瓣含有能够分泌毒液的毒腺。

当遇到危险时,蓑鲉会尽量张开长长的鳍条,使自身显得很大,同时用鲜艳的颜色警告对方。如果遇到同样胆大的鱼,蓑鲉就会不停地伸缩全身的鳍条全身的鳍条,一会展开,一会收回。

即使该种掉入掠食者的口腔内,掠食者也会因为蓑鲉全身的鳍条而难以进行吞咽,将它吐出的时候还会被毒棘刺伤,导致中毒。

2、响尾蛇

响尾蛇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

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

3、壁虎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当你去捕捉它的时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会立即折断,壁虎也就乘机逃跑了。

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割”,也称为“自切”、“自残”和“自截”。因为折断的一段尾巴里有许多神经,它离开身体以后,神经并没有马上失去作用,所以还会摆动,起了吓唬作用,有时能够达到自卫的目的。

4、海参

海参是沉积物食性,故海参对于搬运海底沉积物有一定的作用。枝手目海参的食性和盾手目海参不同,它们是悬浮物食性,即靠触手摄取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穴居沙泥底的海参如芋参和锚参吞食洞穴周围的泥沙,消化泥沙中的有机营养物质,不能消化的物质被排出并在幼体尾部附近堆成一堆粪便。

海参的再生力很强,受到刺激或处于不良环境下,如水质污浊,氧气缺乏,身体常强力收缩,压迫内脏从肛门排出,这种现象称为排脏现象。内脏排出后能再生新的内脏。少数海参被横切为2-3段,各段也能再生为完整个体。

海参为狭盐性动物,在半咸水或低盐海水中很少见。对水质的污染也很敏感,在污染的海水里,海参难以生存。

5、骆驼

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由于它们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

平时管道被液体湿润着,当体内缺水时,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体,并在管道表面结出1层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在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水分如此在体内反复循环被利用,故能耐渴。

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刍。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骆驼的体温晚间为34摄氏度,白天高达41摄氏度,只有在高于这个体温,骆驼才开始出汗。

回答4:

刺猬的硬刺可以蜷起来起到保护的作用、
狮子鱼浑身上下都有毒刺起到保护的作用、
独角仙(昆虫)头上有一只很大很大的角起到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