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有道理,估计是以讹传讹;叶赫那拉氏是满清八大姓之一,在跟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南征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清早期苏克萨哈、明珠都是叶赫那拉氏,怎么可能有:“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八成是慈禧秉政乱国,才有了这个讹传。
还祖制,见过哪个皇帝立这样的荒谬家法?如果有这样的家法,咸丰给他两胆也不会把慈禧选进宫。
所谓的“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是后人的杜撰。
《清实录》是经大清历代皇帝严格审定钦准印行的前代清帝生平言行辑录,每位皇帝单行一部,一般在前代皇帝去世后由继任皇帝组织编撰。《清实录·太祖实录》记载了努尔哈赤一生大事。
根据该书记载,努尔哈赤围攻叶赫城,采用了“招降为主、攻城为辅”的方式,软化了叶赫部族人对后金兵的敌对立场,分化了叶赫部的内部凝聚力,诱降了包括首领布扬古及金台石亲属在内的绝大部分叶赫部兵民,在后来将叶赫部首领金台石、布扬古二人“缢杀”后,努尔哈赤将投降了的其他叶赫部族人编入八旗并给予了优厚待遇,没有同叶赫部族人形成血海深仇。叶赫部后来也为努尔哈赤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况且努尔哈赤的生母就是叶赫家族血统,努尔哈赤还娶了数个叶赫那拉家族的美女作妻妾,其中一位叶赫那拉妃子生下了皇太极。因此,他绝不会说这种让功臣和笼络对象叶赫部离心离德的话。如果他与叶赫部有如此深的仇恨,也就不会立叶赫部血统的皇太极为继承人了。
假的!
努尔哈赤自己就娶了2个叶赫那拉氏的女子,孟古姐姐和她的妹妹。努尔哈赤没有娶到叶赫老女东哥成为他“七大恨”中的“第四恨”。康熙的惠妃、乾隆的舒妃都是叶赫那拉氏,众所周知康熙和乾隆是最尊崇祖制的,如果努尔哈赤真留下这么一句话,他们不可能不遵从。叶赫那拉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不选叶赫那拉氏的女子为妃是会激起民愤的!
据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人兴建祭神宫殿时,建筑工匠在地下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灭建州者叶赫”六个大字。后来,大清帝国在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统治时期,国势日败,风雨飘摇。慈禧太后死后仅及三年,其亲侄女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在养心殿接受了退位条件,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由此,在中国实行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及大清王朝268年的统治彻底覆亡。“灭建州者叶赫”似乎成了一个未卜先知的谶语。
同此相联系的是在清末民初民间广泛流传着的一个版本不一,但内容却极其相像的传说:慈禧太后之所以必欲掌握清王朝政权数十年,三度垂帘,致使朝政坠败,最后导致清王朝的覆亡,其原因即是为了完成其叶赫家族向爱新觉罗家族复仇的遗愿。
明代之时,在我国东北地区居住生活的主要是女真族。其中的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之间不断发生互相兼并的战争,分合不定。
海西女真的部族首领,本姓土默特,后来因其灭掉了扈伦那拉部,占据其地,于是改姓那拉。那拉,在汉语中是“太阳”之意。后来,那拉族又迁至叶赫河附近,遂又号称叶赫。后来清王朝中的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即是其后代。建州女真中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其人名叫
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最初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盔甲起兵,依靠自己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逐渐统一了建州女真,势力日益强大起来。努尔哈赤属于爱新觉罗氏家族,即后来清王朝的皇族。
建州女真的统一和崛起,严重威胁到海西女真的利益与地域,双方不断发生征战厮杀。经过数十年的残酷战争,努尔哈赤统领建州部灭掉了叶赫部。据称,努尔哈赤率部攻灭叶赫部时,为彻底除去建州的后患,曾下令将叶赫部的男人全部杀死。
叶赫部首领金台石被杀之前,曾恨恨地发誓说:“我生前,不能保住叶赫,死后也要保佑叶赫永不被灭绝,即使以后叶赫仅能留下一女,也要倾覆满洲,为叶赫报仇。”
同时又有传说,努尔哈赤出于防范叶赫那拉氏的戒心,曾下令以后爱新觉罗家族永远不得娶叶赫家族女子为妻,即有关史料所说“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
历史证明,以上各说既有历史的真实,又多有传说的成分。努尔哈赤之前,建州部与叶赫部作为两个地方政权,的确发生过多次残酷的征杀攻伐,叶赫部最后为建州部所灭亡,但其后的有清一代,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两个家族之间,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姻亲关系。叶赫那拉氏家族始终是满洲贵族的八大世家之一。光绪朝进士继昌的《行素斋杂记》说:“满洲世族以八大家为最贵。一瓜尔佳氏,直义公费英东之后;一钮祜禄氏,宏毅公额亦都之后;一纳喇氏(即那拉氏),叶赫贝勒锦台什之后……”户部郎中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也有言:“满洲八大姓,为钮祜禄氏(译姓郎)、瓜尔佳氏(关)、舒穆鲁氏(舒)、那拉氏……”由此可见,叶赫那拉氏始终居于满洲八大姓的前三、四位。
祖制,宫闱不选叶赫那拉氏”这条规矩纯属后人虚构捏造,叶赫那拉氏为清朝产过三代太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那只是一些反动对慈禧憎恨入骨的野心勃勃的达贵大臣为诋毁叶赫那拉氏名誉而捏造的虚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