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冲突是由资源的绝对有限性与发展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国家力量的绝对有限性和国家发展需求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国家发展自始至终面临的基本矛盾,而贯穿其间的生存斗争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底线和动力。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一直被人寄予厚望。随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类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好像全球治理日盛,地缘政治变得过时。
但现在我们看到,美国在全世界到处制造地缘动荡,它从未放松过“地缘政治”这根缰绳,而是始终把全球地缘关节点牢牢攥在手里不放。同样,俄罗斯从收回克里米亚到现在入叙利亚打IS,也是为了争夺对地缘关节点的控制。
扩展资料:
地缘政治对于俄罗斯的意义和作用:
对俄罗斯而言,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到现在的总统普京,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就是地缘政治,它对领土问题格外看重,在这点上超过所有其他国家。普京有句名言:俄罗斯虽然领土辽阔,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就是对这种思维方式最好的注脚。
地缘政治对俄罗斯仍然适用和有效,因为俄罗斯至今没有货币霸权,它要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主要还是依靠地缘手段,以完成物流层面的经济获利。最现实的例子就是俄罗斯需要将油气或矿产资源输送和出口出去,才能支撑国家经济发展。
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它对地缘如此在意,因为任何地缘关节点卡了壳,比如某一国家截断俄罗斯的对外油气管道,都将直接影响它的经济。因此,地缘政治对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自然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乔良:从地缘政治和币缘政治看世界
地缘政治冲突是由资源的绝对有限性与发展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国家力量的绝对有限性和国家发展需求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国家发展自始至终面临的基本矛盾,而贯穿其间的生存斗争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底线和动力。
地缘政治则是一种科学方法,是一种以编排地理资料去开发地理空间的思想。
扩展资料:
近代和现代是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推进最快、气象也最为宏大的时期,同样,这也是中国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深重灾难及中国人民图强救亡精神最为高涨的时期。
久病成良医,良医治久病。中国地缘政治研究的这种大幅推进是时代的需要。但理论的大幅推进总难免会有粗放的方面,其对国家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对地缘政治本质的把握。
地缘政治是一个外来词汇,但这决不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没有地缘政治思想,中国古代多用“形胜”“方舆”等,现代中国则多用“历史地理”或“地理政治”等来表述“地缘政治”的内容。
比如中国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魏源的《海国图志》,都是近代以中国地缘政治的奠基之作。前者重点研究中国内部的山川形势,后者研究世界地理布局,贯穿其中的还有相当丰富的利用地形争衡天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地缘政治研究在世界范围得到极大地推进。在中国曾问吾、史念海、谭其骧等在其中都有大贡献;西方同期的麦金德、马汉、凯南、布热津斯基等的研究也对学界产生巨大的冲击。
前者是为了中国反殖民地、反帝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后者是为了英美国家拓展“生存空间”、推行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国家私利的需要。19世纪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倡导者们就认为,“地缘政治是一种科学方法,是一种以编排地理资料去开发地理空间的思想。”
资源的绝对有限性与发展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国家力量的绝对有限性和国家发展需求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国家发展自始至终面临的基本矛盾,而贯穿其间的生存斗争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底线和动力。由此而言,地缘政治的本质并不是地理与地理的关系,而是地理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问题就是吃饭问题,对于国家而言,就是资源问题。由此而论,“地缘政治与资源政治的统一,是现代地缘政治学说的本质特征”。而资源则是地缘政治的核心。
极而言之,没有资源就没有地缘政治。世界资源密集区便是世界地缘政治的天然中心。
与大西洋不同,太平洋是世界新兴市场国家最密集因而也是市场潜力最大的区域,印度洋是世界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工业资源最丰富的区域,这使得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将目光锁定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并为控制这一区域进行决战。
地缘政治不应当被研究成让国家四处“拼命”的学问。毛泽东同志说:“‘灭此朝食’的气概是好的,‘灭此朝食’的具体计划是不好的。”这就是说,拼命只是战役层面上的事,绝不能将它上升到战略,尤其是国家战略层面。
1937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提出“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拼国家命运的决战则根本不干”的原则。由于中国坚持了这一原则,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英国的麦金德,德国纳粹时期豪斯浩弗,美国的凯南、布热津斯基等为自己的国家提供了一整套导致国家为争地盘而四处“拼命”的研究,结果他们的国家却倒在这些学者的眼前。
政治家是实践地缘政治学的主体,能够吸取和运用学者研究成果,充分认识不同地理空间的不同特点,较好地把握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能力的匹配及其矛盾转化关系的政治家,一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的认识会使国家培养元气,行稳致远,而这样的学识恰恰是麦金德、凯南、布热津斯基等地缘政治学者力所不及的。
地缘政治本质上应被理解为国家“养生”和争取有方向的世界和平的学问;其要义是正确地认识国家目标与资源在特定地理空间相互匹配关系及其矛盾转化的学问。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人物集中于优秀政治家群体,其中大多数人的伟大并不在于他们对本国战略目标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而在于对本国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在特定地理空间的匹配关系及其矛盾转化节点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地缘政治理论的守衡本质并不出自学者书房中的逻辑推理,它是地缘政治实践中所蕴含着的守衡规律的真实反映。既然是规律,那它就具有普遍的认识论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地缘政治的本质及其中国运用
地缘政治冲突,就是指政治体系中的不同个人或群体,由于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上的利益的不一致和对同一利益均具有要求而产生的矛盾,矛盾的重点则一般由地理因素造成。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政治冲突是人类社会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指政治体系中的不同个人或群体,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和对同一利益均具有要求而产生的矛盾。在政治冲突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下,政治冲突表现为政治分歧、政治不合作、政治对立、政治竞争。
通俗点说就像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问题,就像这样的,在一定区域内附近的国家为了争夺资源或者控制权产生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