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天站有着非常复杂的来历?
美国抢先将人送上月球后,把建造永久性航天站作为在航天技术上继续压倒苏联的竞争目标,但它发射的"天空实验室"因航天飞机计划没有跟上而昙花一现?苏联的航天站技术却日臻完善?1981年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后,美国航宇局便在酝酿宏伟的航天站计划,提出了"大型载人航天操作中心"?"大型轨道结构"等许多构想,1983年还成立了一个60人的特别工作委员会,研究航天站的用途?
1984年1月25日,美国总统里根批准建造永久性航天站的计划,要求在10年内建成,取名"自由"号?
1985年10月,航宇局确定航天站的双骨龙电力塔式方案,长和宽分别达110米和151米,可长期载8-12人工作,它既是科学实验?卫星修复?天文观测?新材料制造基地,又是月球和火星探测的中继站?预计需投资200多亿美元?大概是因费用庞大,美国邀请日本?加拿大和西欧盟国参加,但盟国却心存疑惑?计划难以进展,问题出在不切实际上?
"冷战"中的浮夸好大思想,使"自由"号航天站计划不自由?迫不得已,里根总统于1987年4月宣布缩小规模,推迟到1994年建成?1988年1月与盟国达成协议,改为"单龙骨"结构,1996年建成?但实际进度到时只能完成第一阶段的工程?而且核算表明,到完成2/3工程时,维护工作量就已超过所能负担的极限?不得已再次缩小规模,推迟到1997年建成?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人们的思想变得实际一些了,于是再次缩小规模,只长期载4人工作,2000年首次发射部件?但仍遭到物理学会等科学家团体的反对,认为没有必需搞航天站?由于失去"冷战"的动力,众议院拨款小组的政治家们更在1991年5月拒绝拨款,建议取消计划?这引起盟国的担心和不满?同年6月,经激烈辩论,众议院决定在92财年拨款19亿美元?这简直是杯水车薪,因为这时估算,完成整个计划需要近1200亿美元?1992年10月,布什总统批准拨款21亿,并强调建造航天站是实现航宇目标"一个不可少的步骤"?
1993年3月,克林顿总统要求重新设计方案,并确定其性质是"单纯的太空科学实验室"?
由于俄罗斯无钱建造新的航天站,美国则想借助俄罗斯的载人航天技术,两个前"冷战"对手于1993年9月签订协议,在各自现有航天站基础上,建立包括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部件的"阿尔法国际航天站",后定名为"国际航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