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王安石年轻时去京师汴梁赶考,途中看见一户姓马的读书人家在门楼上挂着一盏走马灯,灯上写着半副对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原来这户人家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要招婿,小姐自己想出这半副联语来,谁能对上就和谁做夫妻。王安石欣赏这联语构思巧妙,暗自爱慕上了制联人。
到了汴京,王安石顺利闯过诗、赋、策论三关。没想到主考官还要来一次考应对敏捷的面试。轮到王安石面试时,主考官手指衙门前竖立的飞虎旗,出了个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要求王安石对出上联。王安石灵机一动,开口就把马家姑娘制的那半副联语当上联对了出来。考官大喜,连连颔首称赞。
王安石出来后,不等发榜就星夜兼程赶赴马家。那盏挑女婿的走马灯还在,王安石就用考官出的下联应对。马小姐说对得妙,这门婚事就成了。
拜天地的那一天,忽有报子来传:王安石进士及第,金榜题名!这可真是喜上添喜呀!乐不可支的王安石马上在红纸上挥笔写下两个连体的“喜”字贴在门上,再赋诗一首:“巧对联成双喜歌,走马飞虎结丝罗。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从此,人们逢有新婚吉庆时,都爱在门户、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红纸的双喜字,反映了人们盼望喜事成双来临的心理
据传,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当时天色已晚,王安石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他遂上街闲逛,却见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外面挂着一盏走马灯,灯光闪烁,分外耀眼。王安石走近细看,只见灯上分明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不由拍手连称“好对!好对!”站在一旁的管家马上进去禀告宅院的主人马员外,但待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日:“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王安石脑中立刻浮现出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令主考官赞叹不已。
考试结束,王安石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又特意走到马员外家观灯,已企盼多时的管家立即认出他就是前几日称赞联语的那位相公,执意请他进了宅院。看茶落座后,性急的马员外便敦请王安石对走马灯上的对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马上把女儿许给他,并主动提出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乃是马小姐为选好而出的。
结婚那天,马府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真是喜上加喜,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现在人们结婚时,喜欢用红纸剪彩几对“双喜”字,用以表示喜气,吉祥。它的由来,传说是北宋时期,王安石进京赶考,来到马家镇,闻知镇中有一位马员外,其女长得国色天香,且知书达理,欲求一见,却无门路,只得罢休。在起程时,看到马员外的大门两面有一对走马灯,见一个灯上题有:“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的上联,没有下联。王安石脱口而出:“此对妙极了!”说罢便起程了。门人回禀马员外,待员外走出时,王安石已走远了。王安石在考场上第一个交了章,主考官又对考生进行口试,指着厅前的飞虎旗为题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假思索的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主考官赞叹不已!待王安石考完后回返,又路过马员外宅门,被门人认出,立即回禀员外,马员外见王安石年轻英俊,举止文雅,便以礼相待,并请他对下联,王安石要来文房四宝。挥笔在灯面上写出:“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员外甚为高兴,以女儿许之,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这上联,是马小姐为了选婿而题。正当结婚这天,新郎新娘拜堂时,传喜报的人找来了,高声喊道:“新科状元王安石金榜题名!”王安石赏了报喜人。这喜上加喜,王安石高兴地挥笔在红纸上写了个“双喜”字,贴在洞房门上,一时传为佳话。随后便成习俗,一直没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