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用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讲故事。
通常来说,第一人称是我;第二人称是你;第三人称是他。
比如说:小明是我的同学,他是个勤奋的人。
用第三人称讲故事也就是说:以局外人的方式写别人的故事。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
第三人称是一种黑暗的叙事方式,很容易让对方减少戒备感。
把故事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出来,叙述者可以变得克制,听者也会变得客观。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克洛斯说:“我们的实验表示,用第三人称的方式
把和自己的距离拉开,允许你重新体会过去的经历,集中注意力于为什么你会感觉不舒服,
而不是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中国传统文化里,无论是论语体还是传记体,甚至是章回体小说,
基本都是采取第三人称的方式,罕有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为何?
因为尚实审美心理是中国史官文化的产物,它对第一人称叙事在传统文化
中的缺席也起了巨大的限制作用。这就是说,第一人称貌似有“我”的参与,
却因为情绪作用削弱了事实的客观性,反而以第三人称叙事,既能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又能令读者或听者产生观念上的剥离和情感上的共鸣。比如说:《红楼梦》吧,
虽然曹雪芹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写进了小说,但他采取了一些非常奇特的方式来引出
叙述者。庚辰本第一回“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把自己与叙述者做了首次隔离,
接着又以空空道人把石头上所记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把自己与叙述者做
了二次隔离。显然,作者在处理自己和叙述者的关系时煞费苦心。
这些煞费苦心,目的都是让“我”一开始站在故事之外,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别人去
思考,去感受。第一人称叙事是限知视角,第三人称是全知叙事。往往,我们在听别人的
故事时,总会发出一些普世价值上的唏嘘和慨叹,而这个故事如果一开始与自己有关,
就会做出比较极端情绪化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