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从主题思想上把握:
《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2、从文学特色上把握: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大量运用对偶、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和联珠。这些修辞爱的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使得文章结构严密,能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语言波澜,扣人心弦,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3、从创作背景上把握: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4、从内容上把握: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1,万物之始,宇宙起源。老子构筑的宇宙起源模型(也可能是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思想),以此来解释我们从哪里来,世界从哪里来的哲学根本问题。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2,万物皆准的定理。人生经验也好,日常观察也罢,老子运用自己带有辩证思维的头脑总结出的世间规则,人生规律。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
将 欲 歙 之 , 必 故 张 之 。将 欲 弱 之 , 必 故 强 之 。。。。。。
天 下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
其 安 易 持 , 其 未 兆 易 谋 。其 脆 易 泮 , 其 微 易 散 。
天 之 道 , 其 犹 张 弓 欤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 举 之 ﹔有 余 者 损 之 , 不 足 者 补 之 。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 以 其 无 以 易 之 。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善 者 不 辩 , 辩 者 不 善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
3,修身之道。以圣人为标准告诉我们人生需要注意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4,治国之要。老子的政治主张,对国家,民政,军事等等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以 正 治 国 , 以 奇 用 兵 ,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
治 大 国 , 若 烹 小 鲜 。
上述几点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宇宙起源决定世界规则,世界规则中蕴含着修身之道,治国同修身,而国家的起源发展也与宇宙万物相合。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