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2024-12-20 00:42: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目前,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要么毫不客气地将学生训斥一通,要么自己被气得乱了方寸。学生的学习错误,作为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改变以往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应站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合理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出现的错误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而立之年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我们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学校就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反错误是孩子的权利。错误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印记,是学生探求真理的标志。作为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宽容、理解出错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千万不能斥责、挖苦他们。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的人才。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 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用指点迷津的睿智去化解、点拨学生的错误。要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 1、将错就错,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理。 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人犯了错误,别人说他错了,他就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说他错了,他就认为自己是对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后,他才会知错改错,接受教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就不能急着去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2、就错更错,让学生在求异中发展。 学生获取知识,本来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抛题引错,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 例如,在一年级的活动课中,教学内容是“做风车”,在制作过程中,突然有一位小朋友报告老师,他的风车转不起来。老师急忙走过去,取过风车进行改进,并告诉全班小朋友:“大家注意钉子不要太紧,否则风车就转不起来!”小朋友纷纷点头……我想,如果这位老师急着去帮这位小朋友,而是给他流下解决问题的空间,再引导大家对钉子的长度、位置以及纸的厚度等进行考察、试验,那孩子们在遭受挫折的过程中,获得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维方法,不是比学会做风车这个结果更有价值吗?让学生错一回又何妨呢?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是不足为怪的,面对错误,如果教师一味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相反,如果我们通过“引诱”,使学生将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别能力。 4、知错改错,让学生通过估算发现错误。 《新课标》指出:“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结实估算的过程”“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在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能通过估算来发现错误,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课堂,让他们没有答错而被老师斥责忧虑,也没有被同学讥笑的苦恼。要引导学生不要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创新,但要尽量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低级错误,更要及时告别错误;在出现错误后要“吃一堑长一智”,能对错误进行及时、认真的反思;原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纠正措施在哪里,错误提供的启示是什么;也不要嘲笑别的同学的错误,而是要引以为戒,并从中发现优价值的东西为己所用。让孩子们都能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习就是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 教学实践证明:经历过程往往比获得结果更为可贵,哪怕这个过程是错误的,有时却能给人留下铭记终身的印象。作为老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回答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我们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呢?面对学生犯错误问题,我通常是这样处理的:
问明原因,区别对待。学生的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我是以柔软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学生的很多非原则性错误都是成长中的错误,是阶段性产物。随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增多,他们会逐步意识以往的幼稚与不懂事之处。我们若能以发展的眼光远远的注视,以宽容之心默默接纳,他们定会醒悟,而对我们心存感激,有所回报的。
学生犯了严重错误,触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我是坚持原则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给予严肃批评与热情帮助。对于学生的原则性错误比如考试作弊、偷东西、恃强凌弱等行为,要坚决予以批评与处罚。但批评不是单纯的批,单纯的指责和训斥,更不应是讽刺、挖苦、不尊重人格,否则将事与愿违。怎样才能使批评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呢?我认为批评要讲艺术。
(一)批评须贴心。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常常忽略主观因素而夸大外界的客观原因;面对班主任批评,常怀防范心理,甚至敌视态度。如果我们在批评的时候忽略这些情况,依然一味的批评与指责,那就达不到批评目的,反而会使矛盾激化。于是我要先说些贴心、关怀的话,以此来解除他们的防范心理,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给批评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批评重在晓理。
我在批评学生时,把侧重点放在晓理上,当然也要晓之以厉害。只有把他们所犯错误的主观因素及其危害分析透彻,并晓之以改错的意义与途径,同时要求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这样使批评收到真正的效果。(三)批评要促其知耻。
羞耻感是“立人,立德”的根本。我们的批评要促使学生树立羞耻感,并善于利用学生的羞耻感使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帮学生树立羞耻感要以热爱学生为前提,做到一分为二、恰如其分、尊重人格、启发自觉。千万不能使用“脸皮真厚”“废铁”等极端语言。如若不然,就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四)批评不忘扬长。
每位学生都有优点与长处,犯错误的学生也不例外。只有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闪光点,使其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帮助他们找到改正错误的正确途径。所以我在批评学生时,不会否定一切,会把批评与表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客观、准确,尽量不翻旧账、老账。这样才能使其心悦诚服的认错,坚决主动的改错。
错误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学生更要关注学生的错误,爱有错误的学生,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循循善诱,用爱心托起希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唤醒他们,用自己执着的耐心、细心、包容心去扶正他们,以真诚的帮助、高度的责任感为学生开垦出一片得以成长的沃土。要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从而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坚定信念。

回答3:

一、循循善诱,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在检查作业或考试时,总能发现个别学生抄袭答案。记得有一次周末,我班的李雨在做英语作业时,为了能提前和同学玩,就全部抄袭书后的答案。我在检查他的作业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没有马上‘揭穿’他,而是以书写不规范为由叫他把这几道题重新做一遍。在他重新做好以后,我就问他,为什么这次和上次答题上有差别,上次是全对,这次却错了三道题,问他错题的做题思路也回答不上来。在我的追问下,他自己承认抄袭了书后的答案。这时,我也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鼓励他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做出这几道题。这以后,他再没有抄过答案了。孩子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只有让他自己犯了错误,在错误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他才能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二、多宽容、理解学生。
在对待学生犯错误的问题上,老师应当持一种宽容的心理,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这样才能以理服人,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如果动辄批评打骂而给学生错误的心理暗示,并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想不管学生出现任何状况,我们都要以教师的仁慈、宽容和理解来感化他们,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他们一定会改正错误的。
三、要冷静且实事求是。
学生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老师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学生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甚至酿成大错。
因此,不管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学生之前,老师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学生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学生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的后果进行补救时,老师应该避免挖苦、讽刺学生,以及过于严厉的批评,这些做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对补救措施反感。不要使学生感到因为他犯了错误,老师就讨厌他了。如果老师能冷静地处理学生发生的问题,学生会很快平静下来,听取老师的意见。老师的职责质疑你就是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受到教育。
四、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
批评学生时,尽量不要在全体学生面前,因为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学生面前批评他,会他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他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他对老师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
五、批评学生之后要安慰学生
学生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老师在批评学生后,应及时给学生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老师相信你,下次不会再犯这类错误的”、“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学生,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老师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老师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总之,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该循循善诱。冷静处理,以宽容、仁慈之心感化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

回答4:

有明确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三章 学校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第十六条 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第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第二十一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回答5:

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接触的犯错误的学生大致可化为三类:偶尔犯错误的;隔三岔五犯错误的;经常犯错误的。
第一类是偶尔犯错误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犯错误可能是初犯,也可能是不经意地。其中大部分是成绩较好的,他们出现问题后,我先从学习方面表扬他们,诚认他们有前途,是升学的种子,而后严厉地批评指正其存在的问题,这样先扬后抑,学生心理上容易接受,也就容易改正错误了。而此时老师决不能因为成绩好而忽视他们的错误,这样只会让他们更加自以为是,感到一种优越性,由小错铸成大错。
第二类是隔三岔五的犯错误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可能今天犯错误后,进行了批评教育,他会认识、检讨,对自的错误分析的头头是道,但过几天,他又会重犯错误。对这类学生,因为他们经常到办公室来,我也熟悉了他们,就让他们自制了一张表,分为时间、地点、事件三列,将他们每次犯错误的时间、经过在这个表中填好,然后贴在本班的教室后面的墙上,请同学们对他们监督,在广大老师和同学的睽睽之下,当他们在表中填了两次之后,终于和错误悄悄地告别了。
第三类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可能就属于爱打闹,调皮一类的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调皮感到很头痛就放弃,这样会把学生推向困境,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
这部分学生心理一般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这样的学生,我首先把他们喊来后,是叫他们自已谈认识,看他们的对自己问题的分析情况,然后逐渐给他们指出问题,解出他们的心理障碍。同时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如打篮球、乒乓球、搞文艺活动等,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端正他们的心态,树立积极的生活观,逐渐改掉错误。
总之,无论是哪一类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都应给予无限的关怀,要相信只有爱才可以改变一切。从情感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和学生站在对立面,叫学生该怎样,不该怎样。而应和学生站在同一面,以学生的心理为出发点,让学生觉得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批评他,而是在帮助他,心灵被沟通了,他还会犯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