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见到了诸葛亮,此时诸葛亮为刘备提出来夺取天下的“隆中对策”。诸葛亮高卧隆中,静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期遇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在“隆中对”中,诸葛亮首先认为“:“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也就是说现在诸侯并起,汉室很危险,甚至已无可救之处,然后,谈到曹操,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就是说,与曹魏相比,敌我实力悬殊太大,我们只可以避其锋芒,联合其他势力去对抗他,官渡之战前,曹操实力不如袁绍,但是,还是打败了袁绍,这不是天时地利,而是曹操懂得用人,这也是提醒刘备注意用人;接着,诸葛亮分析了江东孙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很明显,刘备也不能打孙权的注意,孙氏父子在江东经营三代,威望很大,并且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很强大,并据有长江天险,所以我们“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当然,后来了夷陵之战证明了此言的正确性。接下来,诸葛亮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看得出来,当时的天下,除了曹操和孙权之外,荆州刘表也是重要的一极,荆州国富民强,并且荆州牧刘表占据时间久远,威望很大,但是,当刘表百年之后,且找不到一个理想的接班人,这正是诸葛亮提醒刘备,趁乱取荆州,作为重要的战略后方,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短时间可利于不败之地。不过,刘备素以仁义道德著称,却不敢趁人之危,破坏自己仁义名声。很快,诸葛亮谈到益州“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诸葛亮表明三分天下的归宿之地,高祖刘邦因之以而称帝业,并且四川易守难攻,很多高山,成都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最主要的是,刘璋不能守住益州,诸葛亮劝刘备夺取益州,这也是三分天下的最基本的一步棋,荆州短时间是可以争霸,但是荆州地处中部,北有曹魏虎狼之师,东有江东孙氏,很容易造成被夹攻之势,这样的话,就会腹背受敌,后来的关羽失荆州深刻的证明了这一点。而益州则不同,四川是山地和盆地为主的地形,很险峻,短时间是很难得攻破的,所以这是一个好选择。等到占领益州之后,就实施接下来的战略“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益州招贤纳士,搞好外交,内修政理,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何为天下有变呢,也就是说,到曹魏篡汉之时,也就是天下有变。等到那时候,天下将云集而响应,一起兴复汉室。
这个是很不错的战略,当时可谓是刘备奋斗的方针政策,当然,到后来由于情节的发展,刘备没有完成他的霸业,蜀汉政权也没有真正的贯彻这一“三分天下”的战略,除了后来,刘备和孙权的斗争影响之外,也不可否认这一对策含有局限性,也就是太过理想化,荆州的失去对于这个战略可谓是根本性的打击,使得刘备没有了天下有变出兵的资本,这也仅仅只是一个方面罢了,由于这个对策的局限性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姑且不论。
这就是我的答案与看法,希望对楼主有用。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先取荆州。再取西蜀、连结东吴。对抗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