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叛逆期,不想上学,原因是跟社会人恋爱,怎么办?

2024-12-21 13:01: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学生恋爱了怎么办:在很多家长的心中,孩子们在上学期间谈恋爱成了他们最担惊受怕的问题,可现在由于国家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宽松开化,现在的孩子大部分营养充足,发育早熟,导致了孩子恋爱的低龄化。家长们不安地观察着、揣测着,唯恐孩子不小心摘到那枚青涩的果子。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持有传统观念的家长和老师通常都会采取围追堵截的方法来处理。当然,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变得开明了,“疏”才能治理“情感洪水”,“堵 ”表面看似乎有效,实际上则适得其反。他们开始尝试着将“爱情”变成推动学生提高成绩的巨大动力。这种方针是没有错的,但是具体怎样做,又成了难题。因此,专家给家长如下建议:   一、调整认知,面对孩子恋爱要冷静  孩子在上学阶段,处于青春懵懂期,有了追求异性的需求是必然的。回想我的祖辈们,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做了爸爸妈妈了。可惜,社会进步发展到今天这个状况,已经不允许他们这个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感情做准备了。因为在社会上生存的难度加大了,他们不得不首先学会在社会上生存,在此基础之上再想其它。所以,他们得压抑、推迟自己的情感需求,以适应这个社会。  您不妨回想一下,孩子掉第一颗牙时,您的感受。还记得他拿着牙,吓得呜呜直哭,而您则是感到又心疼又好笑的感觉吗?其实孩子情窦初开和换牙一样都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那么,就像面对孩子掉第一颗牙一样镇定地看待他们的“恋爱”吧!  二、转化行为,将爱情转变成学习的动力五步走  1、淡化概念  用“早恋”给孩子的感情扣帽子是最可怕的。不管在哪个阶段,有的孩子“早恋”的本质,只是在强压之下寻求的一种情感寄托,并不是真的爱情。如果这个时候盲目指责,只会扩大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结果令孩子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明智的做法是对孩子表示理解和尊重,说明交朋友不应该仅限于同性,有了比较谈得来的异性朋友是成熟的表现。至于这种与异性朋友的关系的性质,不予以界定。  2、分享感受  获得了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会又惊讶又开心,自然就卸下了心理防卫。这时,家长要注意乘胜追击,与孩子探讨如下问题:  ①对方什么特点令他对之另眼相看。不论孩子怎样回答,都肯定孩子的眼光。  ②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不论孩子如何描述,都表现得像孩子一样珍惜这样的感受。  ③和对方交往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无论孩子从哪个方面阐述,都要把结论归结到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上。  ④最后一定要表示,通过听孩子的描述,认为这个异性朋友是一个非常值得交的益友,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认识他。  3、接纳态度  如果前面的环节进行的顺利,孩子会愿意把自己的异性朋友介绍给您认识的。您可以选择请两个孩子吃“肯德基”,也可以选择邀请孩子到家里来随便聊聊。交谈的内容可以涉及家庭情况、学习的成绩、未来的理想等等,但是要牢记一条主线——要求两个孩子能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提高成绩,为实现各自的理想而共同努力!  4、经常沟通  到这里,基本上您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将自己的态度和期望都传达给了孩子。而孩子也会用努力奋斗来回报您的尊重和理解。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处理感情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不够理智的。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您一定要注意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每天在学校的经历、感受。细心观察孩子每天的行为、情绪变化,一旦发现了异常,您要及时询问原因,并给予孩子处理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切忌带有不满和焦急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令孩子失去安全感,为了不让您担心,再与您沟通时会隐去重要的部分。  5、不忘鼓励  在注意经常沟通的同时,不忘了肯定孩子任何一个细小的成绩。不仅仅是月考成绩的进步要肯定,包括孩子生活上习惯的改变,哪怕是有一天在您准备叫他起床时发现他已经自己起来了,也要肯定。  每一次肯定,都能传递给孩子欣赏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也能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让孩子与自己无话不谈。女儿不想上学怎么办: 就所提供的有限资料,暂不考虑其他隐情。主人公以B代称,先不考虑情感问题,她的问题属于青少年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问题。成因在于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 青少年面临升学、青春期、就业、恋爱等一系列问题时,适应不良比较常见。适应不良是指因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不良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不良或生理不良,并使社会功能受损。青少年的适应不良具有一些性格特点:心境波动不定、易激惹、易冲动、敏感、脆弱、古怪、自我中心、孤僻退居等。在B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性格特点:内向、敏感、脆弱,具有这类性格特点的B,一遇环境改变或精神,易出现适应不良。B从熟悉、自在的学习环境中,突然到了一个新的陌生学习环境中,原来的好友逐渐疏远,排座位等事件不顺心,一时无法适应,最终选择了逃避。 同时,适应不良的人具有情绪的不稳定性,易紧张、焦虑不安、悲观、易怒;对外界各种缺乏冷静思索;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静下来,与其性格特点互为因果;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适应。B的情绪反应是哭、闹,坚决不去学校,待在家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再有,子女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各种心理、行为的发生,可在其家庭环境中找到一些影响因素。教养方式是社会与人格发展之间的主要媒介,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内向、退缩的性格。现在,许多父母对子女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过度保护和干涉,却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易导致子女不健康人格特征的形成。这需要B的父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在教育方式上过于严厉,也不要过于保护。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人际交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是衡量人们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人际关系可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中学时期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学习和交往是处于此时期的中学生生活中的两件主要大事。交往需要具有较好的接纳和尊重别人的意识和技能,懂得人际关系必须加以保护,也能够用理性的方式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B在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之后,没有加以维系、保护,而是“怀疑朋友的真诚,转而对周围的新同学没有多少好感”,她缺乏对人际关系理性的认识、缺乏维系人际关系的经验和技巧,导致了自己的悲观、失望。 因此,就这两方面问题,帮助B健全人格,良好地去适应变化着的学习生活环境,顺利进行社会交往及对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促使B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适应不良方面,父母要正确的引导B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缺陷及其在适应不良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对不良的性格方面加以矫正,对产生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调控。人际交往方面,父母要引导B理性的认识人际关系发生的变化,学习维系、保护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父母和孩子在调整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