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研判的最终结果要体现在对舆情发展预测和必要的干预上,以引导网络舆论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设性、推动性的积极力量;而不是任其无序蔓延,成为破坏社会秩序、阻滞社会进步、有损公平正义的消极性因素。因此,建立网络舆情的预测—干预机制,就成为网络舆情研判系统的关键一环。要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科学预测和合理干预,特别是要将政府所作出的正确舆情决策落实到网络舆论传播中来,必须从系统统筹、利益比较、意见选择、效果量度和反馈矫正等方面入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基调,通过政府与网络民意良性互动,促进和提升政府网络传播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网络舆情干预的系统统筹。系统论作为现代科学方法论之一,已在各学科领域广泛运用,在网络舆情实践中的系统思维和整体统筹尤为重要,即把网络舆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整体态势与部分的主题观点、利益诉求、受众结构等相互关系中把握网络舆情的系统特征和一般规律。对网络舆情的干预既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理论认知,又涉及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公众活动系统的实践互动,同时也涉及新闻媒体的沟通、运作等多个方面。最好利用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进行监测。 因此,作为网络舆情研判机构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对待网络舆情,其舆论干预也必须立足于系统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统筹。
比如,在南京市“汉口路西延工程”规划受到沿线高校师生的网上批评和热议之后,特别是个别媒体以“要大学还是要大路”为标题 的新闻报道参与到舆论中来,使舆论观点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之后, 相关网络舆情研判机构就建议采取了系统统筹的方式加以干预。 一方面,从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 后,由政府相关责任部门和高校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就规划讨论 和实施步骤取得一致意见,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将舆论观点 引向建设性、建议性的良性轨道。
另一方面,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 除了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加强舆论观点引导和师生情绪疏导之外,也与参与讨论的新闻媒体记者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并且就工程方案的科学论证和优化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实现了网上网下舆论引导的“虚实兼顾”、“标本兼治”;同时,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高校方面主动通过校园BBS发表致广大师生的回帖,表达校方已经将大家的意见通报给上级和有关职能部门,一旦有确切消息,将尽快通报给关心热爱.学校的师生和人士,实现了对不良舆论和情绪化、对立化观点的有效控制。总之,这一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和舆论干预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和理解,实现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利益比较,在舆论干预中处理好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比较分析是最直观和富于启发意义的,任何网络舆情事件背后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我们在对网络舆情的预测和于预过程中,必须对相关事件背后的各方利益诉求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将社会公共利益置于首位,支持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舆论观点和倾向;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个体的利益,保护其合法权益,对其合理利益诉求也要予以理解和支持,宽容因利益损失而表达的激烈情绪。以正确的利益导向,把握好网络舆论中的利益平衡点。
比如,在2009年发生的杭州“5·7飙车案”和南京市江宁区“6·30”车祸肇事案发生后引发的网络舆情中,我们可以从两地应对舆情事件中利益比较与把握的不同得到有益的启发。杭州“飙车案”事件起因于2009年5月7日晚,身为“富家子弟”的肇事者和作为普通路人的受害人身份之间对比成为网民讨论的热点,并成为爆发力极强、影响极大的网络事件。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虽然杭州有关方面在事件处理上算是迅速而高效的,促成“杭州飙车案”由热门网络事件还原为普通交通肇事事件。但在处置该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论的引导上,杭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用“措手不及,仓促迎战”来形容。杭州市交警依据肇事人口供做出的“70码”来判定,可以说这样的表态不是救火,而是火上浇油,是往网民口诛笔伐的枪口上撞。而杭州有关方面在舆情事件开始阶段的反应不及时,行动上又没有仔细审视事件中的各方利益诉求及发展态势,导致与网民意愿和公共利益诉求的完全相悖,一出手就陷入被动。
相反,在一个月后发生的南京市江宁区“6.30”车祸事件,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对事件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对伤者进行抢救和善后处置,同时,除了组织传统媒体进行充分报道外,也在网络上及时发布事件进展信息。在处置过程中坚持从公共利益出发,将肇事者行为定性为“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不仅满足了舆论对公共利益的诉求,疏导了网民情绪,而且政府积极和妥善处置事件的一系列做法,也得到广大网民的赞同。
再者要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恰当选择干预意见的加入,使干预本身成为公共舆论的合理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和谐舆论建设。舆情和舆情信息是不同的,舆情往往是内隐的,需要通过相关内容分析来得出正确的判断;而舆情信息则是直白的,需要通过载体和渠道来抒发和表达。互联网的发展为民众这种内隐的情绪和态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表达渠道,大众往往通过新闻评论、在线聊天、BBS、博客等方式传播网络舆情信息。在这些具体形态的舆情信息中隐含着民众的情绪,体现着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其产生根源、发展态势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都需要政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只有做到对舆情内容的深入分析,才能恰当地选择干预意见的加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南京市“南航北门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中,就必须深入分析舆情内容的构成及其关联,选择恰当的意见表达,促进舆情的平稳化解。该事件起因于2009年5月18日网民“可爱de男孩”在西祠·零距离官方版的发帖。帖文称当日18;00左右,江宁区城管没收摆在江宁大学城南航北门附近托乐嘉苏果超市门前的地摊物品时,打伤了两名不配合的南航摆摊女生,经学生报警,双方被警方带走调查。因学生认为警方偏袒城管,部分学生于晚19;00开始围堵城管执法车辆、公交车和私家车,一些长期在此摆摊的人员也参与其中。随后聚集上千学生围观,部分围观者手拿中英文书写“非暴力不合作”、“帮扶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的标语,齐声要求城管“道歉、放人”。
从此事件的内容和现场照片分析看,这是一起有人故意制造的事端,在现场示威的行为有事先预谋之嫌,故意借机利用学生挑起事端。因为事件中那些举着“非暴力不合作”中英文标语的人,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制作出标语。于是,舆情监测部门要求城管和校方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指出“南航北门事件”并非该校学生与城管人员的冲突,而是城管人员与占道经营者之间在执法中产生的纠纷。同时,组织在场了解情况的学生通过网络及时说明真相,主动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朝向客观、平稳、有序的方向发展,促使网络舆情迅速得以化解。
此外,还要实时量度舆论干预的效果,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并反馈到舆论干预过程中来,对不当的舆论干预加以矫正。舆论干预是建立在对舆情走势科学预测基础上的,其是否能够达到正确的舆论引导目标,还需要通过现实的舆论场加以检验。因此,对舆论干预的效果要实时加以量度,既要通过定量方法,将网上舆论不同的意见比例变化呈现出来;又要以定性方法对整体舆情作出判定,反馈给舆论干预的实施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舆情分析、研判和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并不总是完全吻合,对于错误的研判以及不恰当的舆论干预,要及时加以矫正。
网络舆情的联动应急机制,指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监控,从而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包括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
网络舆情传播集合了各类舆情信息传播特点,如微博的热门议程(话题)及各类媒体、记者发布的相关信息,经过意见领袖的引导能够使舆情信息获得二次传播和多次传播的“赋能”,在更多的网络公众不断的参与、评论十分容易形成“群体极化”和“规模效应”等状态。
舆情一定要认准大品牌,质量有保障。自上线以来,新浪舆情通已经为7000+政企机构提供着包含信息监测、全网事件分析、微博事件分析、竞品分析、定制简报、大屏指挥系统等在内的全方位舆情服务,帮助政企机构对社会热点话题、突发事件的快速发现、及时处置和正面引导。
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爱挑事都是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