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的形成是因为:1)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不足,这种不足是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的培养不足,在社会价值一元化的社会尤其多,很多都是在孩提时代兴趣和创造力遭到无情磨灭或者被单一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观长期洗脑所致;2)价值观中有读书的正面价值,比如读书可以创造XXX等等,这些价值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和检验而是被强行灌输的。
书呆子发展下去有几种可能的变化:
1. 看书却不思考,看书本身仅仅增长了表层知识储备或者技能储备,因此最后变成只有知识和技能而没有社会发展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机器;
2. 看书却没有举一反三,没有创造出新的东西,而是人云亦云,变成社会羊群中的一员;
3. 看书却不反省,因此越看越傲慢,觉得自己懂得多,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傲慢和自负之后就去影响和压迫他人,逼他人就范;不承认价值观的多元化,不开明;
4. 可以是知识和技能的强人,但是无法创造,只能复制(其实也未必不好,创造的永远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复制、复制、再复制)。
5. 容易被再次洗脑。由于批评式思维没有发展,因此在接受一些其他价值的时候有可能不假思索而全盘皆收,成为某些潮流的奴隶。
我觉得多数都是从小上课就经常被老师家长表扬,迷恋在这种表扬的氛围中,大脑从不思考书本之外的事情长期形成书呆子
读书不思考啊不去辩证理解 过于理想主义 对于人情世故用拘泥的书本知识死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