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2025-01-02 04:41: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是。只是刘禅被后人误解,具体如下分析:

一、刘禅有大智慧,不然不会听从刘备的遗言。

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刘禅就是一个笨蛋,一个把国家弄到灭亡的,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的帝王,但是真正历史上他不是这样的。我们从他上位的时候才17岁,他就知道什么事儿都要听从诸葛亮,那是不可能的滴。

刘禅要是没有相对的智慧,他怎么会那么老实听从诸葛亮,觉得诸葛亮的意见都是为他好,什么事儿都要问过诸葛亮,这点根本就不科学。因为你一个不务正业的帝王,那么就不会什么事情都去问诸葛亮,应该是诸葛亮拿着事儿来找你商量,你说呢?

加之,刘禅会如此相信诸葛亮,那是因为诸葛亮是他父亲留给他,辅助他。他也非常清楚诸葛亮不会夺他江山,只能为国家好,因此这样的大腿刘禅肯定要稳稳的抱住。


二、刘禅之所以答应投降,那是明白敌我之间差距无法跨越。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刘禅为什么要做一个投降的帝王,拼死一搏也许有生机。但是大家都没有刘禅想明白,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大大不如曹魏,就算怎么拼命抵抗曹魏,也只能是给对方送人头,没有任何意义存在。

加上刘禅不愿意看到自己子民都被杀了,自己投降可以换来那么多人活着,为什么不呢?反正都打不赢,就直接认输了。


三、刘禅实际上不同意诸葛亮北伐,但是为了稳定朝局答应。

其实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刘禅是不同意,但是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心愿硬要北伐。刘禅看说不通诸葛亮,就选择退步,让诸葛亮前去北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刘禅为了朝局的着想,不想让外界知道君臣不和。

回答2:

刘禅当政后一直宠信宦官,应当做好准备武力抵抗侵略的时候却笃信巫术,不战而降导致亡国,实在是扶不起的刘阿斗。

回答3:

刘禅,字公嗣,蜀汉怀帝,又称后主,乳名阿斗,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扶不起的阿斗的主人公。他是刘备的第二个儿子,在位四十年,也是蜀汉的亡国之君,景耀六年(263)投降魏将邓艾。归降魏国后,与一些蜀汉旧臣一起被迁往洛阳并终生居住,后又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在洛阳去世。


蜀汉亡国,作为君主的刘禅要负很大的责任,他没有能力担负起整个蜀汉的周全。在归降后,还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也。"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常说一个人没有本事,就会说"扶不起的阿斗。"从这几件事来看,刘禅并不是一位好的帝王,那刘备为什么选择了他做接班人呢?

刘备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年龄最大的是刘封,刘封为什么不是太子呢?他难道还不如刘禅吗?

其实不是的,在历史上,刘封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应刘璋的请求进入蜀地抵御张鲁。刘备在北边驻扎,后来要夺取蜀地所以与刘璋决裂,决裂后他召诸葛亮等人入蜀。刘封当时不过二十几岁,但十分的勇猛,于是带领大军跟随着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逆流而上攻击益州,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这样打到了益州。益州的战事结束后,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彻底占领汉中全境,之后又派人进攻上庸郡。刘备暗地里担心只有一支军队难以独力取胜,于是又派遣刘封去协助统领。刘封带领的人马与他们在上庸合兵一处后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经此一役,刘封升迁为副军将军.

刘封如此的有才能,为什么不传位给他,反而是给了刘禅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只是养子而已。古代的继承制为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只有和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才有继承权,庶子是没有的,何况刘封只是一个养子。而且刘封本姓也不是姓刘,而是姓寇,他是在父母双亡后跟着舅舅改姓的刘姓,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和所谓汉室正统没有什么关系的人,刘备怎么会把皇位传给他呢?


那么刘封最后去了哪里,为什么蜀汉灭亡的时候他没有出现呢?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有一定的地位而且他勇武不凡,有较高的声望,不论是谁即位,他一定是一大阻碍。刘备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于是刘封的下场可想而知。

建安二十五年(220),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趁机"除掉他。当时刘封在襄樊之战中没有救援关羽,而且与大将孟达不和致使其叛向魏国,给刘备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于是刘备赐死了刘封。

刘封下场凄惨,他的悲剧是由他的身世等原因注定的,那么刘备剩下的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呢?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嫡长子继承制了,刘永、刘礼并非正妻所出,而是庶子,并不符合这一制度。虽然无法找出确切史料证明剩下的三个兄弟的长幼,但根据名字合理推测,刘禅应当是最年长的。因为大哥叫刘封,而"封禅"又是古代帝王的一种理想,所以说刘禅应当是刘备的嫡长子。所以刘禅就是最合法的继承人。但是刘禅如此平庸,为什么要一定拘泥于这种制度,而不是选择一个能切实有利于蜀汉政权的继承者呢?实际上,刘禅的两个兄弟也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他们十分的平庸,史册上的记载少之又少。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为什么要破坏规矩改换一位并不出彩且较为年幼的儿子做继承人呢?这样动摇人心难道利于蜀汉政权吗?


而且,刘禅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不见得,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也就是说,刘禅十八岁时就已经能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仁德机敏,且十分优待下属,这样的赞誉,还是由诸葛亮说出来的,自然十分可信。而且刘禅在位四十年,蜀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军队能够多次北伐,足见蜀国的经济水平是比较高的。虽然这与诸葛亮的治理有方脱不开关系,但刘禅作为一位皇帝能如此放心的将权力交由臣子,也可见其心胸开阔,有远见卓识。最后刘禅投降,并且说出乐不思蜀的话,虽然为人所不齿,但不得不客观的说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蜀国的百姓免受刀兵之劫,同时也保全了他自己的性命。


刘禅虽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也绝不像一些文艺作品中那样的一无是处,他仍有可取之处,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且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而且在当时的蜀汉,他是刘备继承人的最佳选择,况且还有诸葛亮、姜维等人可以辅佐朝政,所以说刘禅成为蜀汉的帝王在情在理。

回答4:

回答5:

‍刘禅就是一个普通人,非中兴之主。论残暴,刘禅比不上东吴的孙皓,论谋略,他比不上魏主曹丕、曹睿。可是他命好啊,能遇到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这样忠诚又有才能的人辅佐,但现在人们一提起刘禅,把演义当历史,说他是大智若愚,最后还笑死了司马昭。实际上刘禅是怎样的人至少可以从他给赵云追封谥号和国破后他对出生入死的将士和宫中妇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一二。

赵云一生忠肝义胆追随刘备,也曾经救过刘禅的命,刘备和诸葛亮对赵云的能力和德行评价都非常高。而刘禅直到261年才在姜维等人的建议下将赵云追封为“顺平候”,并且是在关羽、张飞、马超、庞统和黄忠之后追封的,(以上5人在260年九月被追封)极有可能当初是忘了赵云,后来经群臣提醒才想起来的。而后来的陈祗既没有什么功绩,仅凭借一些技艺和旁门左道就得到了刘禅的赏识,并和宦官黄皓相互勾结,权势一度压过姜维。史书记载他在258年去世后刘禅悲痛不已,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最后竟然追谥陈祗为“忠候”,而且在赵云追谥之前。

一个是在万军阵中救过他的命,一个是对他阿谀奉承,而刘禅对于二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至少是一个赏信不明的人。

后来邓艾攻破成都后,刘禅率众投降,后人评价: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刘禅对为他出生入死的将士毫无愧疚之情,倒是对被分发给魏国将士的蜀宫女很是愧疚,而且当时刘禅也没组织像样的抵抗就束手就擒了,这难道不是庸弱昏聩吗?

所以不要再说刘禅是什么大智若愚,是哪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了,他倒可以算那个时代最命好的人,当皇帝的时候有忠贤之臣辅佐,投降后也没有受过什么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