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的划制一如现在“省”下的“市”,是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郡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刺史部、县之间。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又公(袁可立)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
“县”作为行政区划,该名称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推行郡县制,是县制正式设置的开端。
在秦汉时期,县辖区面积确实很大,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地级市。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州郡数量的增多,县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到了明清时期,省级行政单位已经完善,县辖区面积与现在相当,甚至有的比现在的县还要小一点。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河北省承德市辖属的围场县是全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县,围场县辖区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纵观全国各地,其他地区的县远远没有这个水平。
扩展资料:
“县”制是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的,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县”名,却产生于古代晋国。
最早创建“县”制者,是楚国。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屡次攻陈,陈国的诸侯是虞舜的后代。楚国占领了鼎鼎大名的虞舜后裔的土地,有些为难。周天子的王畿,不是叫“县”嘛,楚国就在陈国土地上建立了“县”制。但那时“县”的建制未推广开来。
春秋时期,“县”最初设置在边疆之地,当时的秦、晋等诸侯大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到了春秋后期各国才把县制推广到内地,渐渐地在边疆之地设郡,郡的面积比县大,但是地广人稀,所以地位要比县低。战国时期,边疆逐渐繁荣起来才在郡下设县,逐渐产生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确立郡、县二级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隋唐以后,县相继隶属于府、州(郡),或军、监、厅。
秦朝时期,郡管县;汉朝时期,郡、国管县。汉朝以后,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或同一辖域因行政区划制度的不同,郡、府、州或军、监、厅所辖。
参考链接:
郡-百度百科
县(中国行政区划)-百度百科
郡下设县。
县的面积与今天差异不大,约百里,县令被戏称百里侯。一个人从县城出发,向四周步行一天的时间,即为县域。这是古代设行政中心的地理交通考量的结果。
4-15个县组成一个郡,秦,西汉时,郡是一级行政区划。面积通常略大于今天的市。
由于领土增加郡越来越多,中央管不过来了,郡以上设了州,开始时是虚设的监查机关,后来越来越实,成了一级行政区域,南北朝时为了封官许愿,州越来越多,州甚至比郡还多,于是州郡相同,上设道、元明清时道变成了省。
可以初步理解为,县同今天,郡同地级市。宋以后州郡府均与今天的地级市面积相似。
郡相当于省,县相当于现在的县,但是比现在的县大,那个时候是四级。没有市这一级
郡相当于几个城合在一起。县指的是城,只不过人口5万以上指县令,5万以下称县长
春秋时期最先设置的时候县比郡大,后来郡比县大。郡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省,县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