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空白讲的什么,看不懂

2024-12-12 08:26: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一部分是应杂志邀所写的评论。
  因有字数限制,后附新添闲谈。
  
  =====第一部分的分割线=====
  
  我的书太多了,因为太多才越发挑剔。有时候我在想,怎样一本书才能让人觉得必定要收藏——一定要有文字,我迷恋文字的质感,如果可能,也可以尽量传神地配上图,因为图片必然代表了文字的“引申”和“隐喻”。但问题是,图文搭配并非是等量加法,并非凑在一起就是好,他们之间也有可能是乘法、甚至是除法——如果遇见了不搭配的图文,再好的文字也会被毁了。
  难得一个创作者能写能画,她必然就会带来最贴切彼此的文字与画作,更加难得的是,她本身已是一位绝佳的画者——往往在写或画上独树一帜的能力则代表了她对“表达”的希冀与把握力。
  对,我说的就是年年。
  
  《收纳空白》是年年第一本图文集,她一手包办了图文。自己创作文字,自己再以图画隐喻之——这是我望而不得的状态,也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但看一个画者的字,并非要读一个通透的故事那么简单,而《收纳空白》里收纳的无数短篇并非“空白”,而是年年以自己独特的视野所观看的世界。那些世界是质地分明的、清淡的,甚至是怪诞的。怪诞是一枚有趣的词语,它介于怪异和荒诞之间,但它既没有怪异的妖娆,也没有荒诞的懵懂无知,在我心中,“怪诞”是一个创作者非凡的能力,代表着她已经凌驾于“怪异”与“荒诞”之上,已然逾越才能够运用自如。
  
  读年年的故事,会令我想起卡尔维诺的文字。非凡的想象力,美,独特,并且带着天生的优雅。他们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文字不仅仅服务于“故事”,并且服务于他们所理解的“世界”。看年年的图便会去揣测她内心的广博、杂乱却有章,线条繁多却从不凌乱,世界层层面面可笔笔清晰——谁能知道她是如何在这纷繁画卷中选择她的“第一笔”?
  我想象不到。
  
  因为想象不到,因而一次又一次端着她的画深思,她的世界乍一看难以参透,但选任何一条路都能走进去,并且越走越深、与走越深——好似迷宫。于是《收纳空白》应是她最值得收藏的代表作——不仅有着珠联璧合的图与文,更是她那独特双眼所观看的世界。
  
  让我借你的眼,只愿懂得更多一些。
  
  =====第二部分的分割线=====
  
  上市之前就得天独厚的摸到了书。印刷之前也得天独厚看过电子版。所以年仔的书我总是第一个写评。
  有许多想说。
  
  我想多数人都在期待年年的原画集,但此书是一本字与心情多过画的图文集。
  
  年年在我眼中一直是个一个独立走得很远的人。从画中世界乃至各个方面,她遵循的不是常规体系,而是自我认知的一条路。收纳空白是她内心世界的另一种体现——包括图画,但更多的是文字。
  
  昨日和她聊天说到这个问题,我说你的东西也许有许多人不懂,不是你不好,而是多数人对于文字和小说所选择的都是“故事逻辑”,但你不是,你的逻辑是画面的、感性的。
  我喜欢年年文字里微妙的截点。我觉得她是有自己那一套语法的。其实中国方言这么多,每一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境。年年的语感里有粤语的,也有她所喜欢的村上春树的,也有她的图画逻辑所赋予的。这是她独特的语感,就像她画里我们永远理不出的那“第一笔”。这是她自己世界的那一套逻辑,很有趣。
  
  我不确定所有人懂得欣赏,是因为我不确定是否有些人会觉得欣赏是作为一本书最主要的价值。如果纯粹为“消遣”,很多东西都会变得货不对版。
  但我喜欢买这样的书,在某次旅行途中展开。在飞机起飞前读一小段,起飞闭眼的时候回味,可以合上它。半瞬朦胧之后再展开继续读。飞机刺破云层之后,阳光太炫目,于是我又闭眼在黑色和金黄之中再回味。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
  既不被沉重掳走,也不渴望一口气吃得饱饱的。
  
  好了。我说完了。
  
  
  我唯一说的希望是,希望书的开本是小小的,我有小书控,希望旅途中能携带。不过为了二十张原画的大小,书的大小也随之顺应。嗯。那二十张原画和信封也非常有质感。---摘自豆瓣: 宾妮仔~ (unbeliev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