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问友 2010-04-05 初夏的阳光,抚摸着北方大地,这一天正是农历四月初八,是北方农户下大酱的日子。为下大酱选择一个吉日,对于大酱本身来说无形中就抬高了它的身价。是的,东北人喜欢吃大酱,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它,我们无从追寻是哪位聪明的先人发明了它,反正它无与伦比的特殊酱香,早已流传到韩国、日本等国,经专家考证,大酱含有许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预防疾病的尚好佳品!大酱这一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食品,近年来在我省的哈洽会食品展区,还把大酱缸摆在了展台上。这是某酱坊企业在传统制作大酱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工艺,经科学配制,研制成功了“一耙香”农家酱。可见大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是不可缺少的美食佳品了。其实制作大酱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烀大酱要选在严冬里最冷的腊月初,首先选用优质黄豆(俗称:黄豆,学名:大豆。)作原料,现将大豆洗净、浸泡几个小时,待完全胀鼓起来时,头天晚上放进土锅台里的大铁锅烀一夜。每到这时,清晨起来,父亲母亲便开始忙活起来,身强力壮的父亲,手拿一把特制的酱触子,在锅里揣大酱,您别小看这玩意儿,用他揣酱,非它莫数,它是用一根约半米长的一根木棒做的,下端直径有二碗口那么粗,上端却很细,横穿一根手握木柄,揣起大酱来很是方便。母亲将父亲揣好了的大酱从大铁锅里取出来,放在面板上拍成长方体形状,然后用报纸封严,安放在茅草屋上面的吊板上,这些大酱块子要经过近两个冬春季节的自行发酵,待到转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十八或二十八,开始下酱,选择这样的时日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因为这一季节,天气即温暖适中,空气湿度又稳定,其实只要在这个月之中的哪一天下酱都可以的,至于初八、十八、二十八那只是向往吉利的期盼罢了。不仅如此,人们对大酱钟爱的同时,又赋予它各种各样的神秘色彩,让人啼笑皆非。
关于大酱的话题,我曾向母亲探讨过,她说下酱时,怀孕的妇女不能观看,如果看了,大酱就会变味儿或坏掉!大酱缸怕随便挪动,如果挪了,大酱也会坏掉!我对这样的戒律当然不能苟同,就女人生孩子来说,在过去年代,都是生儿育女的模范,生七、八个孩子都十分普遍,哪能在下酱的季节避开怀孕呢,这都是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对广大劳动妇女人格的蔑视,至于大酱的味道好与坏,除与酱块子发酵的效果有关外,最重要的一条是下酱时放盐的比例一定要适量,放盐多了大酱发不过来,会有酱块子的味道,放盐少了,大酱就会迅速发起来,就会变质,即便是再补上盐,也没法再食用了。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前些年住平房时,我有这样的便利条件自己下大酱,下酱的酱块子是家在农村居住的大姐捎来的,尽管她告诉我怎样下大酱的一些方法,可妻子说那样下大酱太咸,我们不妨少放一些盐,我俩一拍即合,两个酱块子,下了一小缸的大酱,放了不足一斤的食盐,第二天一早,当我打开缸盖一看,一股怪怪的味道直冲过来,大酱早已发了,大酱发的速度就像发面一样快,已不能再食用了,我一下子醒悟过来,是盐放少了的缘故,尽管后来也补上许多盐,但已无法挽救失败的局面,只好将这些大酱倒掉。由此让我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哲学规律办事,违反这一规律,就会自讨苦吃!当我将那次下酱的结果通过电话告诉大姐时,大姐在电话那头咯咯地笑个不停,她说道:“向你这样下酱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过,怕咸也不能放那点儿盐呀!”后来听母亲说,放盐的比例是:二斤黄豆一斤盐,在下酱时少放二斤盐,待大酱发过来时再补上那未放的二斤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