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希腊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2024-12-25 14:26:3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东方古典哲学的方法是体验,离开体验,东方古典哲学的描述“一无是处”;西方哲学的方法是抽象,依靠抽象,西方哲学的雄辩“走遍天下”。
东方古典哲学关注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西方哲学关注扩充人们的知识视野。
东方古典哲学讲天人合一,着重精神修炼,重点是放弃小我达到大我;西方哲学讲物我相待,讲究抽象思辨,目标是构建严谨深刻的概念体系。
东方古典哲学感悟的对象是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老子、佛陀等人的思想已经达到“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崇高境界,别人根本不可能超越他们,最多和他们“看齐”。所以,东方古典哲学的传统是后人不断重复或注解开山祖师的学说。
西方哲学思考的对象是宇宙和生命的秩序。不论亚里士多德也好,还是弗洛伊德或萨特也好,都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宇宙或生命的构成,而观察角度可以无限多样。因此,西方哲学的传统是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全新的哲学思考。
东方古典哲学注重整体领悟,西方哲学注重深入分析。
东方古典哲学的工具是感受和顿悟,西方哲学的工具是概念和逻辑。
东方古典哲学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神秘主义,西方哲学是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抽象学说。
东方古典哲学的基础是阴阳开阖、万物相融的整体论思想,西方哲学的基础是层次分明、秩序井然的构造论学说。

东方古典哲学强调关系,西方哲学强调概念。
东方古典哲学使人跨越精神和存在的鸿沟,西方哲学使人服从理性和现象的秩序。
在东方古典哲学家看来,宇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西方哲学家眼中,宇宙是由最小的基本粒子经历许多层次不断组合的模型。
在东方哲学家眼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有限和无限之间、现象和本质之间,能够相互往来;在西方哲学家看来,粒子和粒子之间、有限和无限之间、此岸和彼岸之间,永远彼此隔绝。
阅读东方古典哲学巨著例如《老子》、《易经》、《金刚经》和《心经》等,如果阅读者自己没有直接对“道”的相关或相近的体验,除了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胡说八道”以外,不会得到多少东西。
阅读西方大师的哲学巨著,只要阅读者具备一定的抽象思辨能力,就会不同程度进入大师所描述的世界景象或大师的思想深处。

东方古典哲学是一种艺术。西方哲学是一门科学。
东方古典哲学非常注重“知行合一”。《中庸》讲:“道,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禅宗说,道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睡觉”。《杂阿含经》讲,涅槃就是“烦恼不起”。对东方哲学家来讲,离开独特的对“道”的经验,任何“说法”都没有意义。
西方哲学极为强调抽象思辨和逻辑推理。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力、叔本华的意志本体和西方人眼中的“上帝”以及“大爆炸”假说等,都是对世界或生命的构成及其终极原因的抽象地追溯。这些学说就其主要的方面讲,主要是满足人们了解“真相”的渴望。

东方古典哲学的对立面是自私,西方哲学的对立面是浅薄。
东方古典哲学是诗,西方哲学是画。
东方古典哲学是圣人经历长期修炼之后的心灵的凯歌,西方哲学是大师在未知的王国中艰苦探索之后的内心独白。
东方古典哲学使人睿智,西方哲学使人深刻。
东方古典哲学是金色阳光下的蔚蓝色天空,西方哲学是在阳光下闪烁的辉煌建筑。

回答2:

古希腊是淳朴的唯物主义,印度带有佛教色彩的哲学;中国是带神秘性的东方主义哲学。

回答3:

1、西方哲学

  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
  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较近。

  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以“科学数据”为理论的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要靠数据的“实证”才能得到认可。不管理论是否实用,只要是被证明符合实验数据的就是行,所以从本质上严格的说,西方的哲学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实证主义的。
  西方文化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是以自然规律为指导的,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动的,社会和人也应该如何运动,所以中国人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
  正是这种区别,东西方人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有区别,很多人都发现,实际上东西方人都富于感情,可东方人总感觉西方人好象没有家庭情感,但同时又迷惑于西方人对人道主义的发扬。这种区别与矛盾正是其哲学传统思想在大众的价值观上的具体社会表现。东西方人同样有感情,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不存在小养老的现象,人就也不应该;自然界的其他动物都会保护幼类的规律(尤其以群居动物明显),人自然也应该保护妇女儿童;……总之西方人的一切活动都要有自然规格的根源依据。

2、中国哲学

  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为出发点,以伦理为核心方法。
  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

  中国哲学不关心自然问题,一切研究的现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如:围棋的理论就是谈人生与兵法;对天地等自然的探讨要与人事相结合;等等。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的史学异常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走向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也兼是史学家。
  中国哲学存在一个隐藏的特点——实用主义。中国文化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文化。中国古代科学界在这里表现中国这种实用主义文化最为明显,中国的发明创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续发展的技术并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发明在当时看来并不实用。这与西方人不同,一种科学成果被证实以后,如果现在没有用,西方人也会想办法为以后可能的实用性保留它。但中国人是选择放弃,原因就是它现在没有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最实用主义的文化。
  与西方人以自然规律为社会、人生规律依据不同,中国人把社会与自然分开来看待,中国人认为社会与自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伦理观念,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而人的社会正是依靠这种伦理才得以存在与发展的。伦理不是原子,父与子、上与下的关系无法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规律来说明。更明显的说,社会规律应该是包括自然规律的更广泛、更高级的规律系统,所以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社会规律中存在的东西,而在社会中不可能找到所有自然规律能包括的内容。完全服从自然等于退化。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通过自然方法无法完全认识的社会,人有必要摆脱顺应自然的方法,另辟蹊径,于是自然科学被正大光明的排斥到了哲学研究方法的大门之外了。这也正是中国自然科学不发达,但技术发明众多而又得不到发展的最深思想根源。
  但中国文化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平衡与和谐,非自然的就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东西是浪漫的,无论这个民族处于如何困窘的地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浪漫“阿Q”,最终总是寿命更长,并能把这种心态传染给周围的人(甚至是敌人),而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在平静中的快乐。一个国家被灭掉,胜利者却被同化(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清人入关)在西方人眼里简真是神话。英语成为世界语的原因之是就是因为战争的胜利,而这在中国不太可能,胜利者可能是最终的失败,因为他们将完全失去自己这个种群而成为失败者种群中的一小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象中国人从没有败过,这个,西方人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

3、印度哲学

  以古代哲学为代表,以思维为出发点,以瑜伽为核心方法。
  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心的关系。与宗教的关系较近。

  印度文化的特点是宗教性,在印度,宗教一词完全失去了它在西方的传统定义,一种思想、观点,如果不以宗教的面目出现,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甚至如果你是唯物论者或是无神论者,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起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听。印度人不关心自然与社会,可能是因为这些都人自己太远了,也是人最终都无法真正控制的。但人自己离自己最近,离得近应该最容易掌握,快乐与痛苦说到底都不过是人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样的事物,你感觉美而人家未必感觉如何,所以一切美好最终的源泉是人的“心”。
  印度的哲学追求的是美好的东西,但与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后两者始终认为内心感受必须靠外界刺激才能生起,而印度人则认为感觉可以受心灵的控制任意生起,所以不必关心自然与社会,人一样可以得到最终的美与解脱,有时甚至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会妨碍人对自己的认识。于是出世思想与瑜伽的自我修行,成为印度文化中最大的万分。
  印度文化不是实用性的,也不靠实证,只要内心得到满足即可,大致可以算是属于心灵享受性的,或是说非理性的浪漫主义性的,至于这种文化的根源、为什么在西方、中国与印度产生如此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哲学类型?估计可能初期和地理的自然环境有关,后来应该属于于一种习惯性,再到后来则完全是有意识的自然形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