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这个时候孩子睡觉,父母就开始吵架!
2025-01-27 14:37: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回答2:

一、父母吵架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1、孩子性格变得孤僻。

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有时候,孩子会认为家长吵架,可能与自己有关,再加上家长并没有及时解释两人为啥会吵架,孩子为此而感到害怕,产生自责的心理。另外,家长们吵架时丑恶的一面也会深深地刻印在孩子心里,会改变孩子对家长的看法,长久看到家长吵架的孩子,其性格会慢慢变得孤僻而自卑。


2、孩子经常会表现出焦躁不安情绪。

家长吵架,孩子肯定会担心自己被抛弃,加之现在信息特别发达,孩子也懂事早,过多的事例影响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了对家庭过度的不安全感。孩子若是长期被恐惧和不安所笼罩,则会变得情绪容易焦躁,在外接触其他小朋友时,也会表现出不稳定的心理因素,没准儿还会攻击他人。

3、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孩子处于经常争吵的家庭氛围中,情绪是低落的,无法专心于学业上,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上课时还会走神,想到爸妈的事情。某些心思重的孩子,还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4、影响孩子将来的婚恋观。

演员孙俪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小时候不和睦的家庭让其产生了不想成家的念头。孩子经常目睹家庭内战,一定会对自己组建家庭而产生畏惧心理,不想结婚的想法自然而然就会在内心生根了。

英国的最新研究发现,若家长长时间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但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上的变化,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会影响其大脑发育,严重的,还将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增大。家长吵架在孩子成长的这四个阶段,影响会有所不同。


二、父母吵架,对孩子这4个阶段成长影响最大!

1、出生到3岁。

婴儿出生后,主要依靠听觉来感知世界,学者们通过多年的观察后发现,当婴儿听到嘈杂且不和谐的声音时,会表现出紧张、身体僵硬的行为,从科学意义上讲,这是婴儿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同时也将自己封闭起来。家长们的争吵就属于这种不良刺激,会影响孩子听觉、视觉和知觉的协同发展。

2、3岁到7岁。


3、7岁到12岁。

当孩子渐渐长大,并经过学校的系统性教育,孩子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对事情的辨识能力,此时,他会认为家长们的争吵是一种低级无趣的行为,内心也会产生羞耻感,更不敢和同学们讲述这些事情了,自信心肯定会遭受打击。

4、12岁到18岁。

当孩子处于半认知阶段时,会对家长的争吵产生更为自我的判断,只要是不符合其价值观的,孩子会自动将其屏蔽,此时,孩子对家长的行为有了更新的认识,还可能会加深对有过错一方的强烈厌恶感,严重的,还会对其记恨一辈子,影响了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感知。


我觉得,既然天下没有不争吵的夫妻,为了孩子的未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产生,家长们还是要掌握一些技巧的。当然,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更好,若实在无法控制自己,家长在事后采取恰当的弥补措施,也是会减少吵架对孩子的伤害的。

三、父母吵完架怎么做才能减轻对孩子的伤害?

1、家长要坦诚地告知自己的感受。


2、家长可适当让孩子判断对错。

当孩子稍微大一些,家长可以让孩子评判一下家长双方的对错,虽然家庭小事可能没有对错,但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锻炼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判断为错的一方,就大方地承认错误,然后恢复正常。

3、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他们吵架并不是因孩子而起的,不论双方是因何事而争吵,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而且爸爸妈妈依旧会非常爱孩子,不要让不安全感在孩子内心滋生。


家庭和睦,孩子成长也会健健康康,尤其是心理方面。许多孩子长大了,产生抑郁或者其它一些心理疾病,多数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些小事情引发的。这些事情在孩子内心长期纠结,成为了最终患病的隐形因素,一旦触发导火索就会爆发。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不要让自己的不妥行为成为最后的遗憾之源。

回答3:

孩子会非常的没安全感,会害怕,恐惧。爸爸妈妈吵架,对孩子而言就是灾难,父母不和的家庭,孩子不是懦弱,就是比较叛逆,很少出现温和的孩子。但是家庭和睦的家庭,孩子就温和很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所以夫妻感情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影响如下:

一、孩子经常看着父母吵架,以后对婚姻失去信心。

现在有很多人都选择不结婚,就是因为上一代父母的感情不好,每天都在吵吵吵,让孩子觉得婚姻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如果没有找对人,宁愿自己一个人过,也比跟一个不合适的人在一起强,对婚姻失去信心。父母长期吵架,严重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择偶观。

二、孩子会变得敏感。

经常看着父母吵架,孩子内心深处会非常的害怕,以后别人只要大声说话,就会条件反射的害怕,这种伤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孩子在这个家里也没有安全感,父母不相爱,在家里感受的都是冷漠的气氛,完全没有家庭的温暖,孩子会很想逃离家庭的。

三、孩子会变得自卑,不自信。

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恩爱,孩子看着父母的感情这么好,骨子里就特别的自信。那些父母常年吵架的人,完全就没有考虑到对孩子的伤害。有些父母,还会把自己不幸的原因归结在孩子身上,经常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让孩子特别内疚,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罪人。

所以,父母当着孩子的吵架,对孩子影响很大。有时候,勉强维持婚姻,还不如就此放过,可能离婚后,看彼此还顺眼一些,对孩子的伤害也会小些。如果不想离婚,那么就得各退一步,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吵架。

回答4: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琐事分不清是非对错。当各自总是试图据理力争的时候,就难有家庭的和睦。
我深有体会,多年前,由于爱人身陷歪理邪说,明眼人一眼看出的问题,她就是不能自拔,尽管一拨又一拨的说客前来助阵问题依然,此间我们陷入长达数年的无休止的争吵和限制,这比生活中的琐事更让人痛心疾首,为使她摆脱毁灭的边沿,我用尽了办法,不停的引导、争执,也不乏长期的冷战,尽管孩子会理解我的用心。但这期间孩子正处于成长期,给孩子的是不安、恐惧和分心。现在想起来只有悔,因为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一生的伤害。所以力劝正处于困难期间的每一个家庭,好好争辩、不动声息,为了孩子,我们的一切不是为了孩子吗!
父母吵架的学问
学问一:吵架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什么问题要等孩子离开后,再进行沟通。但千万不要冷战,因为那样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孩子会不知所措,甚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学问二:吵架后要当着孩子面和好,轻轻松松“一笑泯恩仇”,并好好安慰一下受惊孩子的情绪。并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宽慰解释。
学问三:要勇于承认错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语言、行为、甚至连“吵架”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
学问四:把握程度,尽量不要让争吵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样也能减轻孩子的恐惧感。让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谩骂,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
孩子会在不同时期受到的影响
争吵没有特定时期,是随生活情景而导演的,这时理智的父母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孩子特点,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尽力给孩子一个宁静的发展空间。
婴儿期,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有听觉反应,婴儿对听觉的感受有抚慰、警觉、痛苦。婴儿如听到父母强烈的吵闹声,他的感觉是痛苦,身体会变得僵硬,收缩神经,封闭起来自我保护。婴儿期如果经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势必影响婴儿听知觉、视知觉发育,严重的将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幼儿期,孩子在幼儿期老见父母吵架、打架,心里紧张恐惧,由于认知水平低,幼儿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坏孩子,因此有心理负担,如果母亲遭暴力打击,孩子会感到极度不安全,因为保护弱小生命的他的妈妈都自身不保,他还怎么“活”下去?本能的

回答5:

非常的大,在孩子面前吵架,让孩子听到不好的事,看到父母的不和,内心是非常痛的,但有不能表达出来,而且还会越感觉痛,还有孩子现在小,父母灌输给他的是不和,等到一定年龄后,会越来越叛逆,不听父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