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

2024-11-25 01:58: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年羹尧和隆科多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因为他们居功自傲,使雍正感到了威胁,雍正才杀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但是,雍正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

第一个就是张廷玉谨慎。张廷玉的谨慎是出了名的,有这样一件事儿,乾隆不太喜欢张廷玉,派人搜了他的家,看看这个文人有没有写对自己不满的话,结果竟然一无所获!可见,张廷玉的谨慎。据说每次上朝时站的地方都不变,两个脚印儿都是固定的。由此可见,张廷玉不会给这些领导人任何一个可以灭掉自己的机会。

第二个就是张廷玉出身低。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旗人。张廷玉是个汉人,这样的出身是无法获得实际权力的,无论这个文人怎么厉害,就是一个文人,而不是可以调动军队的将领,加上这个出身低微的身份,所以对最高统治者而言,就是一个帮自己办事的手下,对于这样的手下,何必那么计较?何必赶尽杀绝?这样还闲得自己小心眼。

第三个就是张廷玉对雍正尊敬有加,从来没有越礼的时候。张廷玉是康熙39年进士,侍奉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你想想看,伺候过你家老爷子的人,你是不是得尊敬有加啊?就算是雍正给予厚赏,张廷玉也是千恩万谢,上奏章感谢。这使得雍正很受用!而且张廷玉竟然可以以雍正的口吻写批阅,又快又好。雍正用起来特别顺手,所以特别喜欢他。

张廷玉这个人,实在是厉害,伺候了三朝君主,试问一下,我们能不能?

回答2:

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是当年帮助雍正皇帝登基的有功之臣,反观张廷玉则是庸庸碌碌,既没有做出什么过多的贡献,也不是皇帝当年的亲信和心腹。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了张可以在后期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恰恰也是因为“年”和“隆”的拥兵自重,以及他们二人的功绩颇高,才会导致了他们在后来被皇帝清算,才会在后来落得个极其不好的下场。

正是因为功绩高,才会导致坏下场

这两位后来被皇帝清算的人臣,都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功高盖主”。要知道皇帝最不喜欢的,便是臣子的这种行为,先有风光一时的大司马霍光,后有扶摇直上的“年”和“隆”,他们都聪明了一生,也知道功劳过大的坏处,可终究是在不停的试探皇帝的底线,可他们却无一人试探成功,成功的被皇帝所反杀。皇帝也知道,过度的纵容一个臣子的危害会有多大,例如在汉朝时期,汉帝就是因为过度的纵容了淮南王刘长,才会导致他对于中央权力的步步紧逼,如果当时的汉帝对于这个诸侯做出一丁点的拒绝和打击,他也不至于在后来目无主上,也就不至于在后来被贬。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刘长的下场,可能也就是皇帝设计的一场“捧杀”,利用自己的让步,来让他不停的紧逼,等到时机成熟,等到他弄得满朝皆怨的时候,便是除掉他最好的时机。

所以,反观雍正对于隆和年的纵容,可能不是一种出于感情上的纵容,而是出于权术上的纵容,他也想像汉帝一样,通过不段的纵容他们,让他们像一个气球一样越来越膨胀,最后导致“自爆”。

最后,“年”和“隆”果真是“自爆”了,得到了自食其果的下场,他们可能因为自己会是杨坚,是李渊,但他们只是汉朝时期被杀的霍光。

低调保命的张廷玉

张廷玉为人低调是出了名的,也正是因为他的低调,才在后来保住了他的命。很多人在说和讨论这个人的时候,都是用平庸来形容,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平庸不是真正的平庸,而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大才子叫做解缙,这个人在永乐朝可谓是风光一时,成祖是非常喜欢他的,但是这个人有一个毛病,这个毛病便是直言不讳,常常因为自己的才华而瞧不起其他人,看不起其他同僚,也正是以为如此,在后来的时候,成祖对于他是越来越不满,可他却丝毫察觉不到,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如既往的将自己的脾气毫无保留的展现,于是到了后来,他被成祖所杀,即使在他死前,曾经被称为神童的他,却还是摸不清自己为什么会被皇帝杀害。

所以,张的平庸便会自然而然成为了一种自保的手段。根据历史记载,“张”在侍奉雍正皇帝的时候,一直尽心尽责。对于皇帝的恩惠,也没有过多的炫耀,即使是自己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也不会因此来自傲,所以这样谦逊的人,在朝廷中虽然官职不向年和隆那么大,但却极其被同僚们欢迎和喜爱。

但是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张廷玉官做得还算不错,在朝中说话也是有分量的,但是他因为谨慎,却常常惜字如金。虽然这样只会做事,不会提建议的官员,是一个朝代的悲哀,但却被皇帝所喜爱。毕竟对于统治者来说,臣子只要听话就行了,能臣有那么一两个就可以了。

再加上张的手上没有什么兵权,只是一个文官,而且群众基础又好,所以他才在最后没有像“年”和“隆’那样被清算。

回答3:

帝王家向来无情,雍正并不是一个仁慈的皇帝,年羹尧和隆科多是他的左膀右臂,可是他在处死他们二人时候可是非常果决,没有丝毫的犹豫。而张廷玉和自己没什么关系,雍正反倒是没有杀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张廷玉非常的谨慎。他虽然有着很大的权力,但是一直都是谨小慎微,从来就没有过逾越的举动。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他虽然是大官,但是他在皇帝面前永远是臣子。他从来就不会和皇帝唱反调,无论皇帝颁布什么政令,他都是绝对拥护。

一个手中没有实权的官员想要做到这点非常容易,而一个手握重权的大臣仍然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切以皇帝为尊,难度不可谓不大。张廷玉做到了,所以他赢得了皇帝的信任。 其实乾隆不是没有想过杀张廷玉。

当时文字狱盛行,所以乾隆准备用这个方法逮捕张廷玉。当时他派人抄张廷玉的家,结果把整个屋子翻遍了,都没有找到任何对皇帝不敬的言论。要知道,张廷玉是一个文人,他应该非常喜欢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情绪。连抄家都没能找到能用来陷害他的材料,这说明张廷玉对皇帝的确没有二心。这件事发生之后,皇帝对张廷玉更加信任了。

其次,张廷玉没有造反的能力。张廷玉是汉人,所以他在朝廷当中的根基非常的浅薄。他不掌握兵权,而且他还和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没有任何的联系,所以雍正根本就不担心他造反。毕竟造反的根基就是掌握军权。当初雍正诛杀年羹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拥兵自重。张廷玉因为不掌兵所以他的地位不是那么高,这反倒是帮他逃过一劫。

而且张廷玉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他从来就没有想过结党。从这点就能看出他的睿智。很多大臣为了让皇帝投鼠忌器,不敢杀自己,所以纷纷选择结党。可是他们不知道,党羽势力越是庞大,那么皇帝对他们越是忌惮。

在雍正的眼中,结党就意味着有可能反叛。张廷玉没有把忠心挂在自己的嘴上,但他的行为分明是在告诉雍正,自己绝对不会谋反。张廷玉会做人,他不让雍正感觉到自己有威胁,那雍正自然也不会上赶着杀他。

当然,张廷玉即使谨小慎微,即使没有反叛的意图,但多疑的雍正仍然有可能会杀了他。雍正没有杀他,最核心的原因还是雍正离不开张廷玉。张廷玉在文学水平非常高,他经常帮雍正按照他的口吻起草诏书,雍正对他自然非常喜爱。

估计就算他犯了罪皇帝也会从轻处罚,更别说谨慎的他从来都不会犯错。 如果年羹尧和隆科多有张廷玉的一半谨慎,相信他们的命运肯定不会如此悲惨。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张廷玉真的像年羹尧一样手握重兵,那么到时候他是否会如同现在一般谨慎,可就说不好了。

回答4: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克隆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

一部《甄嬛传》使得雍正皇帝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作为清王朝统治时期最勤奋的皇帝,雍正皇帝为儿子乾隆的盛世太平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很多学过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汉朝有汉武之治,唐朝有贞观之治,到了清朝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康乾盛世。由于雍正皇帝处在了这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因此他的名声也相对较小。康熙时期有鳌拜贪恋权势,到了雍正时期出现了年羹尧、克隆多等。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克隆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

 

01

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他精通兵法,擅长领兵作战,曾经平定西藏乱事,后来又平息了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为清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也官至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功。在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年羹尧更加倚重,这也使得年羹尧忘乎所以。雍正二年,年羹尧进京面见雍正,在入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面对京城王公贵族的问候,年羹尧连马车都不下,只是朝他们点点头。不仅如此,他在雍正面前态度也十分骄横,毫无人臣之礼。这使得雍正对他痛下杀手。

 

02

克隆多和年羹尧一同被称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克隆多是满洲镶黄旗人,他是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的次子。在雍正刚刚即位时,对克隆多极其信任,在国家大事上多与他讨论商量。但人心终究不能被满足,克隆多仗着雍正皇帝的宠信开始结党营私,他曾经在外说自己一声令下就可以马上聚集两万军马,这些言论也使得雍正皇帝有所忌惮。后来,雍正皇帝开始疏远克隆多,并最终判处他死刑。

 

03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康熙三十六年时,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奉命为会试总裁官,因此张廷玉为避嫌没有参加考试。后来,他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雍正元年,他调任户部尚书,因为他性格谨慎被加封太子太保。雍正七年,张廷玉奉命处理军机处中各种军机大事,不仅如此,他还兼理吏部、户部等要职,对清朝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04

张廷玉与年羹尧、克隆多一起都曾位极人臣,但张廷玉却不像他们那样骄傲自满,而是仍旧毕恭毕敬,老实本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结党营私,不贪污受贿。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军权,因此对雍正皇帝不构成实质上的威胁,这也使得张廷玉可以安度晚年。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欢迎您评论补充。

回答5:

因为张廷玉的出身比较低 ,而且对雍正的威胁不是太大,所以就没有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