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时代里,“我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父母”都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这个问题推而广之,则是我们作为晚辈,应当如何对待长辈:“我们这代人应当如何面对上一代”。
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代的年轻人都用自己的言论或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而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摆在95后,00后大学生的面前。
与父母的关系是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必须要面对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按照大学声今年年初进行的调查,大部分大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总体上属于彼此尊重但也有代沟的状况。
明确认为自己和父母关系很差的仅占3.7,觉得自己和父母关系完全亲密无间的也只占18.4%。
但在我们不少同学家庭里,和父母长辈实际的相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碰撞和利益冲突仍然是无处不在。
诸如“父母干涉你高考报志愿怎么办”;“父母严禁你在大学里谈恋爱怎么办?”;“父母严重重男轻女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不少同学。
这篇文章需要大约七八分钟的阅读,写这篇长文的本意,就是看到鲁迅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写作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结合最近看到听到的几件事引发的一些思考。
(延伸阅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这里尝试和大家探讨一下,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做子女。
维系父母-子女关系能靠孝吗?
在中国,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最严重的道德罪名可能就是“不孝”了。
儒家最注重提倡“孝道”,什么是孝?孝的本质是对父母单方面无条件的爱和尊重。
爱和尊重是没问题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单方面”和“无条件”。
孝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只规定子女有义务做到一二三四,但对于父母有义务做到什么却闭口不提。
孔子说父母去世子女必须守制三年,期间不能出去工作不能上学,从汉代一直到清朝大家还遵守,但这类老规矩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已经完全没有人再提了。
现代和古代相比,要做的一二三四内容已经大相径庭,但孝的“单方面”属性从没变过。
(来源:图行天下)
按照知乎网友“大拇哥”的看法,孝的概念具体来说包含三个方面:
生育有恩: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的馈赠,仅此一点就意味着父母对子女有恩,子女应当报答;
家长权威: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处于权威的地位,并且这种权威一直持续到子女成年以后;
绝对恭敬:子女应该对父母始终怀有恭敬甚至顺从的态度,无论他们事实上对自己父母的感情是什么。
(来源:二十四孝图)
在古代,社会生产劳动基本以农耕为主,以几代同堂宗族大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
个人的利益,好恶甚至生死在宗族的延续面前都完全不重要,靠孝维系的社会制度是可以持续的。
但到了现代,如果仍然坚持孝应该是家庭维系的基本纽带的话,就会在很多社会问题上面对棘手的价值观判断:
如果父母从小就遗弃了你,你还有义务对父母尽孝吗?
(典型案例:《儿时被遗弃,还有赡养亲生父亲的义务吗?》)
如果父母参与了对子女的性侵、强奸,子女还有义务对父母尽孝吗?
典型案例:黑龙江“汤兰兰”事件(《十年前少女举报全家入狱,到底是性侵还是冤案?》)
如果你的父亲对你母亲和你长期实施家暴,你成年后还有义务对他尽孝吗?
典型案例:《父爱如“山”:从《神秘巨星》到李阳“家暴”》)
如果你的爸妈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父母一样,严重重男轻女把你当摇钱树,你不同意就以死相逼,你应该顺从他们的意思吗?
典型案例:《张韶涵:现实版樊胜美的浴火重生》
被亲妈诬陷吸毒的张韶涵
上面我列举的几个社会事件都引起了相当广泛的讨论,你可能也曾经关注过。
在这些事件的讨论中,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遗弃,家暴,性侵,剥削,都不是子女不尽孝的合理理由。
持这样观点的人,立论依据的正是孝的“无条件”:
你只要被生出来,就背了对父母的一笔债,不管之后父母做了什么,这笔债你都得还。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母亲
对于这种生育有恩的思想,鲁迅先生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驳斥的非常到位了。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他直接指出,作为父母自觉对子女有恩是不道德的:
“抹杀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之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乖刺的种子。”
什么是“乖刺的种子”?很多本来可以和谐相处的家庭,正是因为父母不肯和子女平等相处,非要站在权威的地位横加干涉,最终造成了一桩桩令人遗憾的悲剧。
前段时间在国内热映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
(来源:橘子娱乐)
年轻时在恋爱婚姻问题上被父母横加干涉的,父母决定的包办婚姻不美满的几率远远大于自由结合。
开始就心有不甘,怎能做到不离不弃风雨同舟?以后感情不顺,你能不迁怒于父母的棒打鸳鸯?
同学们更有切身体会的另一个例子是:在高考报志愿时,被父母硬逼着报了自己不喜欢的高校或者专业的的同学,日后学业也更容易出问题,更容易自暴自弃。
你之后每次遇到学业和事业的困难感到无计可施时,就会回想起当初无奈的选择,甚至会把现在的痛苦转化为对父母的怨恨。
(延伸阅读:《高考报志愿时,千万不要轻易屈服于父母的意志》
中国一大半的代际家庭矛盾,追根溯源都与家长仗着权威乱下指令有关。
而子女也迫于这样的权威,明知不妥而不得不听从,这就给双方今后的关系埋下了定时炸弹。
单方面提倡孝
毒害家庭,同时毒害社会
“孝”之所以被拔高到那么显要的位置上,完全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长达两千年各种政治操作的结果。其顶峰应该算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
鲁迅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中指出,为什么这两个朝代要以孝治天下呢?
“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
(来源:百度百科)
在政治领域里,孝就意味着服从,服从当然天然就是单方面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
父亲作为家里的尊长,怎么摆布你你都心甘情愿,皇帝就是全天下人的尊长,也就能对你随心所欲,所以孝能成为几千年父权—封建极权统治的基础。
魏晋尊崇孝道能净化人心吗?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刚死没几年,一群同姓诸侯王就手足相残,搞出了著名的“八王之乱”。
兄弟相杀,叔侄相杀,祖孙相杀,向后世示范了以孝治天下的好典型,还直接造成了长达数百年的“五胡乱华”,司马家这帮天才险些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五胡乱华让中华民族人口
从2000万降至400万险些灭种
而就是在这种糜烂的政治环境下,一群腐儒投机分子投上所好,把“孝”做出了各种有创意的升级,各显神通,孝出新风采、孝出新高度。其集大成者就是那本《二十四孝》。
陈大夫去年春节回家,在公交车上还看到有二十四孝的招贴画,正好看到的就是“郭巨埋儿”这篇,还图文并茂地表现地甚为生动:
“汉代郭巨家贫穷,粮食不够吃的,有一天看见母亲把自己的饭省下来给三岁的孙子吃,就跟妻子商量:小孩占了母亲的口粮,要不我明天挖个坑把孩子埋了吧”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埋儿
(来源:二十四孝图)
这个广告把我看出了一脑袋冷汗,这明明应该是恐怖片的剧情好么,当成典型做成公益广告,让未成年人天天看这真的合适?
我对二十四孝的评价就是两个字:闹剧。
这二十四个被不少封建卫道士奉为模范的孝道典型,只有“鹿乳奉亲”,“怀橘遗亲”等几篇画风还稍微正常点。
至于“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刻木事亲”等等,看不出多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满满的是虚伪和残忍。
王祥卧冰求鲤
(来源:二十四孝图)
为了成就自己的孝,一个成年人可以撒泼装小孩,活埋儿子,休妻子,卖身,大冬天趴在冰面上,拿自己喂蚊子........其间还涉及七八种今天刑法里的罪名,活脱脱一套农耕社会版本的《演员的诞生》。
这种所谓“道德模范”,连明白事理的古人都看不下去。
刘宋时期有个叫郭世通的人,效仿郭巨埋儿奉母,宋文帝将其立为典型公开表彰。
素来以三观正闻名的韩愈对此的评价是:这种人渣不被腰斩已经走狗屎运了,还能得到表彰?(不腰於市而已幸,况复旌其门!)
墨子
“孝”根本代表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尊崇孝道的反思,从儒家搬出这尊神主牌的春秋时期就开始了。
对于以孝维系家庭关系的弊病,儒家的主要意识形态竞争对手墨家分析的最为精辟。
墨子提出“兼爱”“相爱”,认为父母和子女的爱应该是相互和对等的,针锋相对地驳斥儒家提倡的孝道。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说“孝”不谈“慈”,是自爱而不相爱,是天下之乱,是天下之害。
大家更熟悉的墨子是这样的
(来源:王者荣耀)
维系新时代的家庭关系不能靠孝,也没法靠孝。
维系健康子女-父母
关系的三大支柱
鲁迅先生提出,新时代的父母对子女,要注意的就是三点:理解,指导和解放:“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而我们身为子女,应该怎么面对自己的父母呢?
爱
父母和子女之间最重要的是应该讲“爱”。
不论是亲生还是领养,父母和子女之间要互相陪伴至少十几年,有大量的互动经历,出自于灵长类动物的生物本能,自然而然的互相之间会产生特殊的化学反应——爱。
爱是人类的一般情感,与人种无关,与国别无关,与历史时代无关。
爱应该是相互的,单方面的爱一般难以长久。
爱是最有力的,爱的力量如同涓滴之水,却能水滴石穿,冲破一切名教和规则的束缚。
John Denver
正如这篇文章的开头的音乐《perhaps love》的歌词所说:
love to some is like a cloud
To some as strong as steel
For some a way of living
For some a way to feel
但这里必须要强调两点:
首先,这里所说的爱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刻意表演。
一切虚头巴脑的东西都是对真爱的亵渎,塑料假花没资格和真正的鲜花展示在一起。
社会风气推崇争相表演自己有多爱父母,只能像魏晋时一样,搞出一堆“以黠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的行为艺术家,反而会造成社会风气的进一步恶化。
某小学办孝敬节让800多名学生现场跪拜父母
(来源:新闻晨报)
其次,爱绝不能强求。
作为子女,我们有权拒绝那些会对自己带来伤害的不健康的爱,以及包装在“爱”下面夹带的私货。
一个月前,北大毕业在美国留学的博士王猛发布万字长文,历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过度关爱等种种负面影响。
(延伸阅读:《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红星新闻
作为一个80后,陈大夫身边很多同龄人也都有类似的经历,王猛算是其中非常有勇气的,至少他一直在反思。
王猛万字长信的开头部分文字
(来源:红星新闻)
而更多的人则是最终逐渐认命了,时时承受着来自原生家庭的毒害而无法解脱。
十几二十几年生活在痛苦和压抑当中,变得对真实的情感逐渐麻木,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再重复这样的循环。
我也是经历了相当一段痛苦的心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