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滞胀”阶段,是因为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交织出现,1979年经济危机;
“滞胀”指的是一种现象:即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同时出现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甚至在40年代中国民国末期也有出现;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是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发展放缓;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经济滞胀的主要特征是:与以往传统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不同,70年代以来的结构性经济危机,从时间上看比周期性危机要长得多;从表现形式上看,结构性危机往往是生产停滞或低速缓慢增长;从波及面看,结构性危机期间各国不是同步发展,时而伴生美元危机、能源危机,时而伴生贸易失衡、信用危机;从直接导因看,主要由结构失衡而触发的;
它的导火索是石油涨价。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滞胀”阶段,是因为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交织出现.美国为最典型的例子.
滞胀: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PS:个是百度百科里说的)
1974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时,大多数国家的通胀却加剧了。其中许多国家的通胀率几乎翻了一倍。1974年和1975年美国的通胀率分别达到了10.9%和9.1%。为了描述1974-1975年间这种特殊的宏观经济形势,人们发明了一个新的名词:“滞胀”,即生产停滞与高通胀的组合。
后果:国民生活水平大幅下滑,典型的后果是通胀放缓—这是“滞胀”的第二阶段—但是物价仍在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