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自制指纹膜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2025-02-05 18:23: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据报道,近日,一段“某宝40元指纹膜解锁手机实测”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显示自制的指纹膜可以打开和打开智能手机,但是专家表示自制指纹膜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报道称,当下指纹打卡、指纹支付、指纹解锁、刷指纹过海关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从2012年起,指纹信息与其他个人信息一起,被要求录入二代居民身份证,与身份证号一一对应。作为具备高度辨识功能的个人敏感信息,指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指纹膜材料并非是一种禁止销售的产品,买卖指纹膜材料本身不违法。但如果买了这类膜材料,并复制了自己的指纹信息,那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了。

专家提醒,制作自己的指纹膜属于对自己权利的处置,但保管不好就有风险,因为指纹具有极高的私密性,并在防伪、鉴别等方面拥有十分显著的功能,属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

网友表示,保护隐私最重要,不要因为害怕迟到而不惜泄露自己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