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书中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成语

2025-01-27 13:28: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梁惠王上》

五十步笑百步:“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第三)

始作俑者:“仲尼曰:‘~,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第四)

深耕易耨:“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第五)

仁者无敌:“故曰:‘~。’王请勿疑。”(第五)

于我心有戚戚焉:“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第七)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王许之乎?”(第七)

不为也,非不能也:“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王之不王,~。”(第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第七)

缘木求鱼:“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也。”(第七)

寡不敌众:“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第七)

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第七,又见于《滕文公上·第三》)

《梁惠王下》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第一)

寡人之疾:齐宣王自言:“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散见于《梁惠王上》各章),今专隐指好色。

王顾左右而言他:“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第六)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第七)

出尔反尔:“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第十二,今意转)

《公孙丑上》

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第一)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第一)

虽千万人,吾往矣:“自反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二)

拔苗助长:(第二)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第二)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第三)

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第八)

《公孙丑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第一)

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第五)

舍我其谁:“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也?”(第十三)

《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阳虎曰:‘~矣,为仁不富矣。’”(第三)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第四)

无所用心:“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第四)

《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此之谓大丈夫。(第二)

《离娄上》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第一)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第十)

宅心仁厚:“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第十)

声音笑貌:“恭俭其可以声音、笑貌为哉?”(第十六)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第十七)

好为人师:“人之患,在~”(第二十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第二十六)

手舞足蹈:“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第二十七)

《离娄下》

有所不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第八)

又:“以所不忍达之于所忍,仁也;以所不为达之于所为,义也。”(《尽心下第三十一》)

不为已甚:“仲尼~者。”(第十)

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者也。”(第十二)

左右逢源:“(道之)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第十四)

视民如伤:“文王~,望道而未之见。”(第二十)

夜以继日:“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偶得之,坐以待旦。”(第二十)

《万章上》

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第七)

好事者为之:(第八、九)

《万章下》

集大成者:“孔子之谓集大成。” 又:“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第一)

金声玉振:“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第一)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第四)

御敌于国门之外:“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欤?”(第四)

勃然变色:“(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第九)

《告子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第六)

一暴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第九)

专心致志:“其一人~,惟奕秋之为听。”(第九)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第十)

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第十)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第十八)

《告子下》

以邻为壑:“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第十一)

拒人于千里之外:“池池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第十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同“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第十五)

《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第九)

孤臣孽子:“独~,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第十八)

不言而喻:“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粹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第二十一)

居仁由义:“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大人之事备矣。”(第三十三)

以身殉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第四十二)

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第四十六)

《尽心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三)

再作冯妇:(第二十三)

来者不拒:“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第三十)

守约施博:“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视)不下带而道存焉。”(第三十二)

同流合污:“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故曰‘德之贼’也。”(第三十七)

自以为是:“……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第三十七)

回答2:

一无所有
yī wú suǒ yǒu
[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语出]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近义] 空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两手空空 身无长物 家徒四壁
[反义]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