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逝者如斯,不知不觉中,已来到了丙申年,屈指算起来退休闲赋在家已经几多寒暑了。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也没有生活的负担,好像是终于可以随心所欲,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似乎应该很惬意了。但真的没有了压力,有时还会无缘由的生出一种寂寥、无趣的心绪来。这可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
近来时常翻读家中藏书,偶读一些古人咏菊的诗词,深有启迪和感悟。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与梅、兰、竹合称四君子,而为历代文人所喜爱,从古诗词中咏菊作品的数量可见一斑。
人们喜爱菊花,赞美菊花,并不是仅仅喜欢它花枝的隽秀和清丽、花朵的香妍和灿烂,更喜爱它的品格,它在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不争宠,在风霜严寒、众芳萎逝的时候不消沉;它不择环境、不慕繁华、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开,释放一种真实的心情,为萧索的大地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装点出一点生机和色彩。所以,菊花更让人们独予青睐。在那样多的咏菊诗词中。有即景绘美,描摹菊花嫣红姹紫、清秀独芳的,如“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满园花菊郁金香,中有孤丛色似霜”、“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仙女披雪氅,素女不红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有见景生情,借菊花抒发浪漫情怀的,如“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千红万紫尽飘流,开到寒花岁已周。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有赞美菊的不畏严寒、独傲西风的坚韧品格的,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宁可抱香枝头死,不随黄叶舞秋风”、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还有托物寄情,通过菊花的性格,抒发诗人的情怀和志向的,如“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等等。
中唐诗人元稹《菊花》诗,更是写得入情入理,情境交融。他不仅写出了爱菊花、种菊花、赏菊花的过程,还写出了种花之多、爱花之切,更写出了爱菊花的主要缘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第一句中的“绕”字是说种花之多,围绕了房舍一周;第二句中的“绕”字,是指行走,走了一圈赏菊,在这句中也表达出爱花之情深切、痴迷,以致不知不觉的天色向晚,日已西斜。最后两句直接点出来爱菊花的原因,不是偏爱菊花,而是一年的花期即将结束,菊花开过之后,就是冬季,已无花可赏了。这里同时在客观上,也表达出诗人对时光的眷恋。宋代诗人苏东坡也有一首《寒菊》诗,“轻击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此诗虽对菊花从另一侧面作以赞赏,与元诗意境不同,但诗中也表达了对菊后无花的感叹。
当我反复琢磨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忽然产生了一种联想,联想到生命、联想到人生,联想到人到老来时的心绪状态……人生都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这是自然规律,人力不可抗拒。在老年还可分为耆(六十岁)、耄(七十岁)、耋(八十岁)、耇(九十岁)等阶段。在耆耄阶段(六七十岁)时,如果用季节时令来比喻,应该就是秋季,也就是最后的花期了,“此花开后更无花”了。宋人杨万里的《咏菊》诗,说“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这里是说,不是春天不许菊花开放,也不是谁喜欢严寒凋敝,而是菊花自己选择了这个季节,这是不可改变的。联想到我们的人生,不是不喜欢青春,而是岁月之舟已经将我们载到了深秋之季,无法回溯,那就该好好把握,不能怨天尤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夕阳再好,毕竟临近黄昏,那不是黎明、清晨,也不是正午,美景的时光不会很长了。宋人楼鈅有诗,说:“老去光阴如小春,如何比得少年人。君看桃李春风后,纵有花开不是真”。因此,到了这样的年龄段,不应该低迷消沉,不应该萎靡不振,不应该无所事事,也不应该心存幻想、好高骛远,要实事求是的,趁着这大好的秋光,抓住时机,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能够做的事情,让这美丽的菊花在这深秋的季节绽放出精彩。因为,别无选择,此季花中唯有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应该让今生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