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4-11-27 14:54: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的教育,都崇尚培养学生讲规矩,守规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为了促使我们的学生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为我们的学生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然而,现在的社会讲求学生的个性和创新,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才会成为成功者。但这样的成功者必然是少数,而且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必然应该有一些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中学生,国家也制定了《中学生守则》,可见规则意识还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
一、将规则摆在眼前,树立规则意识。
有的老师在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问学生,其实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动前,学生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本学期开学之初,我就利用一节主题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因学生年龄不大,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老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
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班规制定出来,还需要一个监督者,教师不是时时刻刻和学生待在一起,有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每一位学生去监督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出现不良行为及时去制止,督促其改正;做了好事也要及时在班里表扬,让其他同学向做好事的同学学习。让同桌结成对子相互监督和竞争,是我目前采用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方法。每周公布考核结果,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
三、了解规则,才能更好的执行规则。
教师制定的规则,不能强硬的让学生去执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不懂规则的意义,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很可能会违反规则。因此,教师在制定规则后,要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要制定这项规则,学生理解了规则,自然会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当然把班级制定的规则分成几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后再写出自己的感想,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四、尊重学生意见,使规则民主化。
规则是为学生制定的,为了使学生心服口服的去接受、执行这些规则,我们要提供民主化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的制定。为使学生从思想上尊重规则,发挥学生在规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达成一致性。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规则。
五、奖惩及时明确,共同维护规则。
班主任平时事情多,有事可能忙起来就顾不上去处理班里的一些事务。但是既然制定了班规,就要严格地去执行它,不能有懈怠,特别是制定之初。否则时间久了,班规就形同虚设,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反了班规老师有时也不会惩罚他,这样学生的规则意识就会模糊,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不利。但同时要讲求惩罚的艺术性,惩罚要有一定的限度,并与说理和引导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六、注意语言的暗示和环境的熏陶与内化。
一方面,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中学生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 “逆反心理”。你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喜欢尝试着去做。如在学生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会很危险的”,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果教师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加遵守规则的意识。另一方面,禁止学生做的事,我们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
另一方面,教育学又告诉我们,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是一个能够积极强化学生行为的环境。校园硬件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首先,应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身作则,带动全校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其次,校园走廊及墙壁上展示一些标语、名人名言。比如“请讲文明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内化各种规则,从而自觉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有些学生常规习惯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只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什么时候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前提了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评价。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因为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同时,规则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学生更能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对学生、对社会都有好处,我们才可以真正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