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频分量的搭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节目源的音质,及其性质,需要随节目不同而调节。
比如你看大片时的音效要求与听轻音乐时就不一样。
一般音响上都有针对各种音源的情景模式,选择正确的情景模式就差不多了。
通常节目源有很多类型,我也没法给你非常全面地都说。。。
这么说吧:
看大片时,高频可以不太重,低频稍重一些
交响音乐,低频常量,1700-2800Hz要提升一点
钢琴曲,保证800-2000Hz良好,其他都可以多衰减一些,尤其是3550以上的频率。留着难听。
人声声乐:在保证人声的700-2550区间音乐明亮的前提下适度考虑伴奏的音色成份,调节其他音区的增衰。
我个人是发烧友,我在听多媒体音箱的时候调节不是很多,除了有些打大鼓的低频音乐外,我基本上不动,让音乐自然还原,交响乐、钢琴曲、小提琴等音乐都需要比较丰满的音响效果。
在发烧友里面,追求低频的量感是很重要的,所讲的音色的平衡就需要有很多的低频,它要求高、中、低频听感上呈金字塔形式分布,低频占的份额最大,音乐有了足够大的底盘,才可以体现一个宽深且丰满的声场;同样,有了音色上的平衡,这才是个健康的音乐,可以常时间听不厌烦。
低频过少,显得音乐单薄苍白,不温暖,不耐听,所以不论在什么音乐里低频是不能少的,钢琴的低频相当重要!我只能这么说。
告诉你一个简单的调节音色平衡的方法:用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碟,当你感觉小提琴足够妩媚、柔顺,而钢琴依然清脆、没有敲击钝木的感觉,这时候音色就基本上平衡了,这也是判断发烧音响很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