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竖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
第一列:中元化帛之期 孝※△△△祀(中元节盛会之期阳世孝信祭奠)
第二列:谨具钱包△封 端伸奉上(谨慎准备冥钱×封恭敬地送上)
第三列:姑△……△……收用(已经故去的×××老人收用)
第四列:乘此良因 早登仙界(乘现在这个机缘早日跨进天堂)
第五列:天运△△年七月△△日化纳(农历××年七月××日焚化)
现在市面上都有印刷好的空白封皮纸卖的(简称白包),买回来填写空白处就行了。
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各家的亡名和孝名也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据实填写。
第一列:中元节→“中元化帛之期孝※△△△”,在“孝”字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不同辈分称呼是不同的(具体见前表),(附带说明,七七包:一七为“首七化帛”,二七为“二七化帛”类推,七七写“毕七化帛”。
周年包:一周年为“小祥化帛”,二年为“大祥化帛”,三年为“除服化帛”)。
第二列:空白式处填写封数,写给老辈的填“奉上”,若是写给同辈或小辈则填写“付与”。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要在“故”前加“新”字,“故”字之后写先人的称呼(依照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见前表);其次男称“考”女称“妣”(如果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可不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
其三是姓名和性别,而且姓和名分开,如男性写“△公△△”(前△为姓,后二△为名),女性写“△母△氏”(前△为夫家之姓,后△为后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呼小名又不够尊重,所以就根据后家之姓称△氏)。
其四是姓名之后男先人称“老大人”、女先人称“老孺人”,(老辈写给小辈的这项不写);最后写上“收用”二字。
第四列:乘此良因 早登仙界(其余不填写)。
第五列:把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
补充: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一较大明显的“封”字,表示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没有印章就用毛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就不用麻烦了。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祭奠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写法也不同,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间贴一蓝签,以便书写亡人名讳之用。
包袱通常是一个大纸口袋,竖一尺,宽一尺五寸。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间贴一蓝签,以便书写亡人名讳之用。花包袱皮是在一个大白纸或红纸口袋上印上水墨单线的图案,四周黑框内是佛教梵文音译的《往生神咒》。
中间印一莲座的牌位,用来填写亡人名讳;牌位的右上方印着“金银财宝冥衣一封”,可根据情况在下边填上“戊子清明祭用”、“周年祭用”等字样。左下方是填写祭祀人姓名之处。
烧包袱
农历七月十四这天旁晚至零时前这段时间,各家各户就在自家门前或道路旁边去“烧家衣”,这项工作多是由妇女来做,物品有:烧香、蜡烛、数张元宝、一大叠冥币、纸钱、五色纸剪裁而成的衣服鞋帽子。
画图而成的车票船票飞机票,也有纸扎的汽车、楼房、家用电器等等。烧完这些之后,下一步就撒“水饭”,“水饭”物品有:糖果、米饭、水果、花生、炒熟的通菜。
送 钱 表 文
今叩拜幽冥界教主地藏王菩萨,地府真君,五殿阎君,十殿阎君,大开圣恩,诚请本地城隍、土地、山神、五道将军、护法善神、护送转交 丰都冥府。
已故亲人: 亲收
冥府金元宝:
冥府钞票:
往生币:
一切恶鬼、恶神不可争夺阻拦、谨以黄表为证。
送钱后, 氏宗门家人一切平安、吉祥如意、身体健康、生意兴隆、事事顺利。
已故人墓址:中国 省 市
年 月 日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