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画兴起的历史?(重点)

敦煌莫高窟壁画兴起的历史?(求重点)
2024-11-25 19:34:3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正 以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和敦煌文献遗书卷子为主要研究资料的敦煌学,内容包括了人文、社会和宗教等多种学科。其中能反映敦煌佛教发展变化乃至敦煌历史变迁的,是不同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雕塑的内容与形式,以及佛经卷论集传和与佛经相关的汉文、西域文遗书的内容。拙笔小文略述其中一二,不知管见当否,亦盼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则幸甚矣。 近百年来,国际性的敦煌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敦煌出现的大量佛教经卷和莫高窟的禅窟、佛洞进行研究,并且不断向前推进。我以为,若把佛教经卷内容的变化与莫高窟壁画、雕塑的技法、风格和内容的变化结合考察,则是清晰敦煌佛教发展变化和敦煌地方历史变迁的重要方法。因为敦煌石窟卷子和石窟艺术是构成

回答2:

汉代时的丝绸之路

回答3:

 莫高窟的开凿得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据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莫高窟壁画形象。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个朝代。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并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画以及说法图,集中在最早开凿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八六窟。那时的壁画人物半裸体,有着极其夸张的动作,其面容、神采充满了静寂神秘的色彩,带有一种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
北魏时期的壁画内容比从前增加了许多,不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更加丰富,还出现了内容离奇、情节曲折的因缘故事。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图》深深地吸引了游人。此时的笔画人物脸型已由椭圆而变得略显修长。画的线条更加熟练、圆润,颇有“行云流水”之妙。色彩的蕴染也逐渐改进,显得人物更真实、可亲了。
北周时代的莫高窟,突现了一种新式的佛像画。菩萨们个个体态短壮,上身半裸或着僧祉衣,腰裹重裙,肩披大巾。他们的鼻子、眼睛、眉毛、牙齿、下巴统统是白色,好像一种特殊的装扮,奇特而新颖。这时期的二九0窟,还保存着莫高窟规模最大的佛传故事画,它也是世界上最完好的早期石窟壁画。
隋唐时期的大型经变画还有如隋代四二0窟的《法华经变》、三二一窟的《宝雨经变》,初唐三二九窟的《弥勒经变》等等100多幅。它们均抛弃了早期阴森悲惨的情调,而以明亮、欢快的气氛代替。壁画中的人物造型时代特点鲜明:男子宽衣博带,气象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尤其是菩萨像,端庄文静,窈窕可爱,温柔亲切,尤添了几许现实生活里的女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