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的CEA CEA是指癌胚抗原,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 CEA的参考正常值是:0-5 ug/L 胎儿早期的消化管及某些组织均含有合成CEA的能力,但孕六个月以后含量逐渐减少,出生后含量极低。但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又可发现其含量有异常升高。它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复发判断有意义。它明显增高见于90%的胰腺癌、70%的肺癌、60%的乳腺癌患者。一般病情好转时,CEA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升高。此外,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轻度升高。 u 概述: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种MW为150K~300KD的糖蛋白,45%为蛋白质,含有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唾液酸。研究表明它的组分并非单一。CEA的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自人结肠癌组织发现,是胚胎性致癌抗原。主要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组织、胰脏和肝脏。正常成人血清中CEA含量极低,而失去极性的癌细胞分泌CEA进入血液和淋巴,导致血中CEA水平增高。 u 临床应用: 结肠癌 结肠癌患者70%~90%显示CEA高度阳性; 血清CEA水平变化与结肠癌Duke分期密切相关。升高时主要见于中晚期肿瘤进展期结肠癌(Duke分期 C、D期)时阳性率可达70%以上,而Duke A、B期时敏感性只有30%左右 对于CEA升高的结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与癌肿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更为明显。 其他肿瘤 其他消化道肿瘤也可检测到CEA阳性,如:大肠癌患者可达65%-75%的阳性。CEA与大肠癌的Duke分期有明确关系,可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内胚层衍生的癌,如胰腺癌、肺癌以及胃癌可导致CEA水平增高; 非内胚层衍生的癌,如乳腺癌和子宫癌也能使CEA水平增高; 良性肿瘤10%-20%,以及某些内胚层发生的重症可以导致CEA增高; CEA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敏感性很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X光检查等。 非肿瘤疾病 肠道炎症、肾功不全、结肠息肉、肝硬化、慢性肝炎、闭锁性黄疸等也可导致CEA水平增高 其他 妊娠、大量吸烟也可引起CEA水平增高 总之:CEA并非一种癌的特异性抗原,而是癌的一种相关抗原。缺少特异性,不能作为肿瘤的筛选指标。而是用于肿瘤患者的监测,疗效的判断。 正确看待CEA升高 癌胚抗原是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CEA的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是一种分子量为22000的多糖蛋白复合物,45%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细胞所合成。通常在妊娠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CEA一度被认为是消化道癌肿尤其是结肠癌的特异性免疫学表现。但以后发现某些良性疾患尤其是肝病时,循环内CEA也常升高,故认为其特异性不强。目前认为,CEA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中,如胃癌、大肠癌、肝癌、胰腺癌,也可存在于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中。因此,检测血清中CEA含量对上述癌症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由于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CEA存在,另外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患者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但是,检测血中CEA有助于观察肿瘤患者癌肿的消长。癌症患者术前CEA升高,切除肿瘤后,血中CEA水平应该下降,直至正常人水平。若患者术后CEA水平不下降,或者先降后升,则说明患者体内仍然存在产生CEA的癌细胞。这种情况既可以见于癌肿局部复发,也可以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有研究表明,术后监测CEA水平对诊断肝转移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4%。以血清CEA水平升高预测大肠癌复发和肝转移比影像学及临床检查早6-8个月。因此,癌症患者术后出现CEA升高应进行全面身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