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欧阳询除了姓氏都为“欧阳”外,并无其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两人身处不同朝代:欧阳修身处北宋时期,欧阳询身处唐王朝;
2.两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欧阳修以诗文闻名于世,欧阳询以书法和书法理论闻名于世;
3.两人出生地不同:欧阳修为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欧阳询为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4.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询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扩展资料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
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询
没有关系,他们只是都姓欧阳,欧阳询是唐朝人,欧阳修是宋朝人。
1、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扩展资料:
一、欧阳修的代表作品介绍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
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文采更是引人入胜,可由于提倡“春秋笔法”,近人褒贬不一。
二、欧阳询的代表作品介绍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照这么看,他们除了姓氏相同,好象也扯不上什么了。
1、勾践→2、鼠与→3、不寿→4、翁→5、翳→6、之侯→7、无疆→8、蹄(欧阳亭侯,受氏始祖)→9、恒→10朝→11完→12、东→13、谟→14、摇(《史记》称越东海王)→15、朱棣,即涿郡太守(夫人乃楚春申君之女)→16、鄅→17、行密→18、冯→19、惠瑕→20、茱颜→21、仲思→22、士→23、蕖→24、翘→25、纲(与复同辈)→26、举→27、迹→28、纯→29、建(哲学家,《晋书》有传)→30、崇文→31、成→32、晋→33、启明(太子洗马)→34、乾(东官校书)→35、焕→36、景达(欧阳修沙溪谱列为长沙始祖)→37、僧宝(荔浦县令)→38、頠(《陈书》有传)→39、纥(《陈书》有传)→40、询(书法家,《唐书》有传)→41、通(武则天之宰相,《唐书》有传)→42、幼明→43、昶(苏州长史)→44、琮(唐吉州刺史,庐陵大族始祖)→45、晤(尚书秘阁修撰)→46、彻——47、弦→48、邈→49、规→50、绪(御史大夫)→51、万(唐安福令)→52、诚→53、雅→54、效(韶阳主簿)→55、托→56、郴(御史大夫)→57、偃(南京街判官)→58、观(崇国公)→59、修(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60、发(《宋史》有传)→61、宪→62、兴世→63、庆→64、凤→65、文明→66、崇德→67、椿寿→68、礼→69、思之→70、士章→71、建翁→72、天池→73、思尹→74、敏→75、亢→76、瑛(于河南新郑守修公墓)→77、和→78、应春(明夷陵知州)→79、普诚(枝江始祖)→80、性恭→81、仁达→82、宽→83、国珍→84、科→85、宗元→86、柏→87、启龙→88、昆(吏部观政)→89、永泽→90、福→91、希义→92、元极→93、文深→94、治忠→95、开直→96、景财→97、运森→98、正传→99、家瀚→
修公第38代孙 运森 谨撰
——选自湖北省宜昌市社科联2002年第2期《宜昌社会科学》杂志
欧阳氏族族谱记录详细,脉络清晰,欧阳修是欧阳询的直系后代
有关系的,苏辙在欧阳修逝后写的《欧阳文忠公神道碑》中写道:欧阳氏自唐率更令之四世孙琮为吉州刺史,后世因家于吉。也就是说,欧阳询的四世孙、欧阳通的曾孙欧阳琮在吉州有子孙宗族繁衍,而欧阳修的宗族恰好来自那里。直接的关系是不清楚的,但非要攀扯的话,说大书法家欧阳询是大文学家欧阳修一个远祖应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