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100字,要有题目。。。

2024-11-25 07:44:5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真正让我感到她生命终止的、她已离我而去永远不会再来的,既不是没有了呼吸,也不是心脏不再跳动,而是她那双不论何时何地、总在追随着我的、充满慈爱的目光,已经永远地关闭在她眼睑的后面,再也不会看着我了
——张洁《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赏析: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总是钝钝的痛,我害怕有一天我也感受到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所以我会从现在开始,珍惜和家人的每一寸时光。这段话运用朴实而真挚的文字描画了关于母亲的很多场景,有感而发,感人至深。我想起泰勒说的:最不浪费时间的事,就是花时间和珍惜的人在一起。以此共勉。

2 大自然里很多事物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人的心情。所以,不管采下花来是为了供在佛前或者是为了远方的友人,花永远是一种模样的。而在这一千年中,时间也如花朵一般,本身既没有改变,也就不会有错误,更因而不会有优伤了。
而我们人类,却不幸地刚好是相反的一类。所以我要这样说:“能够与错误和忧伤对抗的,在这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诗了。”
——席慕容《夏天的日记》

赏析:总是这样让我怦然心动的文字,仿佛只是随手的几笔,却让我感受到她温柔的内心,就像这篇散文,有一点《如歌的行板》的意思。改变的只是人的心情,我能不能和她一样,只是用美丽的心情去生活呢。那样,我的生活会更加美丽吧。

3。如今我又打开这修补过的小锁,抚摸着里面一件年的宝物,贴补烂泥兵脚的美丽花纸,已减退了往日的光彩,小信封上的铅笔字,也已逐渐模糊得不能辨认了。可是我痛悼哥哥与幼弟的心,却是与日俱增,因为这些暗淡的事物,正告诉我他们离开我是一天比一天更远了。
——琦君《金盒子》

赏析: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难言的悲戚油然而生。作者的金盒子寄托了对哥哥和弟弟的思念,又何尝不寄托着对父母的感情呢?可是他们都逝去了,只余下“我”一人独自前行。用笔精当到位,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对兄弟深深的思恋之情。

4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席慕容《桐花》

赏析:
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5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张晓风《春之怀古》

赏析:
张晓风的这段拟人让我怦然心动,我想起了我家的春天,想起小鸟在天空翱翔的画面。作者把鸟儿比作不好的数学家,丈量着天空,这种神奇的想象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折服,写出了鸟儿的活泼灵动和春天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6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
【赏析】:充满气势充满韵律又充满深刻含义的拟人排比句,让人忍不住读了又读,品了又品。成熟是光辉,是音响,是从容,是大气,是微笑,是淡漠,是厚实,是高度,而这些丰富的意向之后还带了关键的形容词,它们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圆润而不腻耳的”,说明了成熟与它们的一些共通之处。

7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雕像上,也可以在那平凡少女的笑魇里。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可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美的断想》)
【赏析】:这段话行文流畅,以一段极有气势的排比,增强了语势,充分强调了美无处不在的特点,美可以是无比恢弘的,也可以是无比平凡的,可以是充满生气的,也可以是残缺的。而作者最想说的,大概是“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作者下笔如有神,读来只觉得唇齿生香,余味无穷。

8人站得高些,不但能有幸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发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
【赏析】:站在历史枝头,可以看得更高更全面,第二人称来写,显得更加亲切,又更能强调观点,仿佛作者是情不自禁说出站在历史枝头的诸多好处来。而关于成为音节成为停顿的部分,则让我恻然。即使我没有很大的成功,我也依然是这个世界这段历史的组成部分呢。

回答2:

一株行走的草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来到广阔的草原上,被细微的声音吸引。 那是自草原底层所发出的,牧草舒络筋骨的声音;也是被风吹袭时,草尖与游云相互拥舞的声音。那是人声交错的世界里听不到的微语,人的眼眸与耳识总是停伫在尘世的荣华上,遗忘了草原上有更深奥的交谈。  我逐渐明了,其实人世的生灭故事早已蕴涵在大自然的荣枯里,默默地对人们展示这一切,预告生生不息,也提挈流水落花。人必须穷尽一生之精神才能彻悟,但对这草原上的每一棵草而言,春萌秋萎,即具足一生。人没有理由夸示自己生命的长度,人不如一株草,无所求地萌发,无所怨悔地凋萎,吮吸一株草该吮吸的水分与阳光,占一株草该占的土地,尽它该尽的责任,而后化泥,成全明年春天将萌生的草芽。   众草皆如此,才有草原。   我不断追寻,哪里能让我更沉稳,哪里可以教我更流畅;在熙扰的世间,却不断失望。才知道我所企盼的,众山众水早已时时对我招引,只是我眼拙了。山的沉稳,成就了水的流畅,水的宽宏大量,哺育了平野人家、草原牛羊。   如果田舍旁的稻花曾经纾解我的心,不仅是勤奋的庄稼人让它们如此,更是平野与流水让它们如此。如果,深山里的松涛曾经安慰我,那是山的胸襟让它如此。如果桃花的开落曾经换来我的咏叹,我必须感恩,是山、水、花、鸟共同完成的伦理,替我解去身上的捆绳。   我不曾看到一座单独的山,山的族群合力镇住大地;也不曾看到一条孤单的河,水的千手千足皆要求会合。不曾有过不凋萎的桃花,它们恪守生灭的理则,让四季与土地完成故事。   荣,是本分的;枯,也是本分。   在我眼前的草原,无疑地也是天地伦常的一部分。吸引我的这一幅和谐,乃是天无心地苍茫着,山无心地盘坐着,草原无心地拂动着,牛羊无心地啮食着,而我无心地观照着。   此时的我,既是山里的一块岩,也是天上游动的云;是草的半茎,也是牛羊身上的汗毛。   人不能自外于山水,当我再次启程,我是一株行走的草,替仍旧耽溺在红尘里的我,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