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失了许多东西,也留下了许多东西。“大浪淘尽始得金”,无疑文言文就是千年岁月里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拥有它我们就会拥有一笔令人羡慕的财富。不过,由于相隔的年代过于久远,以及现代语言与古代的差异性,古今社会背景的不同,人们对古文的理解存在一些障碍。这无形中也给教师的导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教好文言文成了教师们一个心头的疙瘩。这里就教学过程中个人的一些看法与体会提出来与诸君共讨。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问题:
首先,删繁就简,以易化难,扫除障碍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许多学子的眼里,文言文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想吃太烫,不吃又不行。新课改中,新教材进一步以两大单元的份量显示了古文的重要性。可是,很多学生还没有接触文言文就先被“文言文”这一大名给吓破了胆,未见其形就先惧三分了。因此在导学过程中,剔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显得特别重要。
要让学生排除恐惧,“与狼共舞”,就应该让学生明了,文言文不是狼,而是一只可爱的猫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玩具。让学生认识到,学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在现实面前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可以先给学生一次小小的动员,告诉学生学文言文容易,甚至比现代文还容易;(二)可以以一些较为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具体做一做,让学生先尝一甜头,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避免一步到位的冒进做法,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一点了,当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正是下面所要讲的。
其次,声东击西,逢凶化吉,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是攻克任何困难的尖锐武器。对于古文,学生开始一般会感到比较的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导已不只是文中字词的分析和课文的翻译。而今,一个重要的基点,就是要引起学生兴趣。不仅对某一课文,而且对所学到的古文都能尽量不使学生深感厌烦,让学生觉得学古文有意思,不枯燥。上课能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在轻松,愉快,又不失知识性,探究性的氛围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懂得一些自我学习古文的方法,获得一定学习古文的能力和兴趣。这当中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 导入新颖,趣味,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上课前给学生讲讲与课文有关故事,用一些较有趣的谜语、歇后语或与课文中有关的笑话、简单的短诗等来导入,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讲。相信只要努力去学生一定会大有改关的。
二.对课文的分析最好不要照本喧科,而应做到课文与现实的结合,做到古今一体,融古于今,今古结合,以古照今,以今视古。
三. 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树立对古文学习的信心。
再次,快刀断麻,欲擒故纵,促进自主
不过,由于初一年的学生刚接触的文言文不多,思想还停留在小学,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什么事都希望老师能越俎代庖,那不行,该“断奶”的时候可千万别心软,应快刀斩乱麻。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一步的引导,逐渐剔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还要适时适量的对学生进必要的自学自主探究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不断地学生不仅学会一篇古诗文,不仅喜欢一篇的古诗文,而且能找到自学的方法,找到打开文言大门的钥匙,为以后在我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海洋中自由遨游,任意游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运筹帷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传统文言课的讲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单打独斗”和学生的强迫接受。课堂上,老师一家独言,碰上一些较开放的老师尤可,碰上较保守,那学生只好各安天命了,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气氛,而且抑制了学生的能动性,经常性造成人为的课堂“死机”。老师讲得唾沫飞溅,半死不活。学生却在下面搞“独立运动”,身在课堂,心在课外。因此 ,这就要求 老师在新的课改行中为避免重蹈覆辙而努力。积极调查造成“死机”的原因,“有毒杀毒”,“缺电充电”,该换换自己的“零件”(一些教学策略),最好尽快更新,否则等到课堂生锈,那可就回天乏力了。
没有什么工具书能帮得了你,以我的经验,就是多读,强化潜意识,等到读的够数了,就能凭感觉揣摩诗文的主旨,翻译起来就容易了。
至于读什么,《古文观止》吧,比较经典。
我很喜欢语文,但我觉得现在已经没什么人愿意读完整本书的古文经典了。建议你平时见到好的诗词或是古文片段,可以摘录在自己的本本上,细细品味~ ~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唐诗鉴赏》《宋诗鉴赏》《宋词鉴赏》~ ~
都有很详细入微,贴切恰当的赏析,非常好
《唐宋词三百首》就蛮好的
《聊斋志异》也不错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