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发展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男人为中心的人类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直到二十一世纪新的千年开始,人们还在喋喋不休的讨论着如何解决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问题。尤其是一些女权主义者更是把重男轻女当作妨碍妇女解放、争取妇女权益的万恶之源,深恶痛绝,经常加以挞伐和批判。广大妇女同胞还是经常哀叹命运不公,从五四时代喊到现在快一百年了,重男轻女思想在人们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男女平等任重道远。现在有很多有志女士通过学习,自强自立,自身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取得了家庭的主导权,但她还是深深感到还是处在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里,她的尊重和主导权经常受到重男轻女观念的无形的冲击和挑战,许多强女人在叫苦:生活奋斗的太累啦!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笔者试蜻蜓点水式的析述一番自己的理解,以抛砖引玉,供热心此问题的朋友们讨论。
重男篇
“重男”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存在的合理性。男,上为“田”,下为“力”,“田”表示生产,“力”表示劳动力。如果把它缩写成现代经济学名词的话,就是“生产力”。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经典论述中,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那么在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活动中,除了田地、种子、简单的生产工具,男人就是最重要最主要的生产力。回溯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创造,都是与男人的生命和血汗紧密联系的。万里长城千古不朽,那是千千万万男人的白骨垫基而成;京杭大运河千年流脉,那是千千万万男人的血与汗凝聚而流;从春秋战国、七国争雄,秦统一中原;到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汉,直到明、清、民国、新中国的诞生,哪一代王朝更替,哪一次民族纷争,不是用男儿的生命牺牲、血骨换来。翻开历史,按丁抽役、以丁赋税、纳粮的规制比比皆是。因此,重男,本质上就是重视生产力,重男就是重视经济基础;重男就是重视江山社稷,重男就是重视家庭后继生产力的繁衍接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重男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历史存在的合理性的。男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和家庭中的主导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和起决定作用的是因为男人是生产力,是由其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男人体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降低,女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增强,女人要求与男人平等,分享社会权力、分担家庭负担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可以设想社会和家庭结束重男轻女的时代已经随着生产力诸要素的内在变化而初露光芒。
轻女篇
女性与男性本质上是应是平等的,只是生理分工不同,“轻女”与“重男”具有相对性。从封建社会直到现在确实在很多人头脑中存在,但也存在观念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有一位世界文豪这样说:没有妇女,就没有爱;没有母亲,就没有英雄。毛泽东、周恩来、朱镕基等伟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女人是伟大的,许多资料说:子女的智商高低是与其母亲成正比的。天下儿女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都是母亲的乳汁哺育成人。自古到今,从皇帝到百姓,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一个男儿不爱女人?一个人惨死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最后喊:“我的妈(娘)哟!”没有人喊“我的爹(爸)哟”或喊其他的。因此,就一般人的本性而言,热爱妇女,亲近女人是人的天然本能,是普遍的人类现象。
笔者认为,轻视女人只是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其一、封建社会是家天下,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防范皇权和既得利益旁落他族,必然从其内部礼制上对其妇女百般束缚和压制,这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观念及其压迫妇女礼教产生和存在的本源。历史上皇亲贵戚上演的一场场血腥的宫庭斗争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其二、现代社会有的企业单位不愿意招女工,这是人们经常议论的所谓典型岐视女性现象。然而这却符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竞争规则内在要求。因为一般的说,女工生理的原因,在一些急难险重岗位不好使用,女性婚后要住房,要生育,要子女入托等都要增加企业成本,这是企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女工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说明企业主轻视女人,因为他和他的员工赚钱来还是为他们的母亲、媳妇、女儿生活的更好更幸福。其三、一个多女孩的家庭千方百计的要再生育一个男孩。这是因为直到今天对于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来说,男人作为主要生产力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需要生育男孩支撑家庭的生产活动、接续繁衍家庭生产力的观念要改变还需要时间,但这不等于说家庭不重视女人,因为没有女人的家庭仍然是被全社会看作是最不幸的家庭。其四、大自然赋予男人女人生理上是有区别的,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分工不同,如传统的男耕女织,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男人保家卫国,从事外业重体力工作;女人内助,从事家务、医疗、纺织、教育、服务等内业性工作,这种社会分工格局,应当说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和社会分工的必然性,都不能看作是轻视女人。最后至于说:整个社会的管理仍然是一个男人主导的世界,笔者认为这是男人作为主要的生产力作用,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反映,是男人女人在生产力活动中的作用相互消长演变过程中的问题,随着第三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女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主导权和主导地位就会向女人转移,女人不仅会成为一家之主,一级政府主管,也会成为一党之领袖,一国之统领。这个预期不会太远了,让我们为女同胞的彻底翻身解放,真正成为社会和人类的主人而翘首以待吧!
当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后,男性逐步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狩猎、畜牧、犁耕乃至打仗没有一项能离开男人,从而连婚嫁继承关系都改变了——男娶女,财产留在父族。这些奠定了男人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甚至到现在在社会中的支配地位
只要生个男孩,如不出意外,至少能给家里增加两个劳动力,更别说“子子孙孙无穷尽”了。而生个女儿到出嫁年龄就要去别人家,自家当然就少了个劳动力,有句话不是说“女儿是给别人生的”么?
首先,男娃在劳动生产中的输出远远高于女娃。其次,按照嫁娶习俗和财产继承,生女孩的家庭财产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少,男孩多的家自然人丁兴旺。不论普通人家,还是官宦人家,都是这个道所,而且在普通老百姓家庭尤其突出。所以,人们娶媳妇要娶“会生男娃的女人”,生孩子盼着生男孩。
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其实早在父系社会就已经存在了,随着封建伦理的发展,这一观点逐渐发展完善并深入人心。
中国古代史基本上就是战争历史。文景之治是公认的和平盛世,不过持续了四十年就在武帝频繁的对外扩张战争中中止了。贞观之治也不过历经百年还是在战火中消散了
所有人都知道,战争中的人口消耗是最为恐怖的,尤其是男人。虽然杜甫说“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也不过是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奈和矛盾罢了。等大的战乱过了,短暂的平静到了,男人就越显珍贵了。而且不管怎样,男人在社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是无法改变的。
战乱后劳动力增加的需求(尤其对独立家庭),生产和经济恢复的需求,都急需男性的补充和投入
所以人们都盼望自己家中男丁兴旺,很自然地,重男轻女就从遥远的原始社会延续至今。虽然现在观念转变,社会地位日趋平等,但不公平性任然广泛存在,尤其在偏远落后地区,这种封建的陋习还在毒害着一代又一代人
都是自己写的,想到哪写到哪,难免有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之类的,勿怪!!
听说一般是穷b家庭才会发生的,因为穷的需要劳动力,又雇不起劳动力,当然只能用自己家人做劳动力,女性的话没什么劳动力,因此就造成了非要儿子才能担当劳动力。若说继承皇位的话,有钱人家也有的是女儿继承家业,教育的好的话继承家业的话女儿和儿子都差不多,但是体力劳动则不同!就算你教育的再好?可女性的体力肯定照样差的多了,在体力劳动方面的活肯定不如男性不如儿子,毫无疑问了。就说有名的那个希尔顿的继承人那个女的希尔顿,继承家业照样一样,如果不是体力劳动的家业的话,继承皇位的话照样可以有女王,可换成体力劳动不就不行了???因此对于有钱的来说,儿子女儿的区别看起来并不大,反而重男轻女严重的都是农村穷地方的,其实就这么简单的原因,的确体力劳动上女性的确不如男性这是事实。比如你有一家公司让女儿管理,只要也教育好学会后,你女儿照样管理的好,可问题是你有很多体力活让女儿去干的话,那女儿的体力和力气,相比之下肯定就不如儿子了不如男性了,好多东西你女儿拿不动,而且干活的时间也比男性差很多,估计干不了多少活就累的干不动了,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事。于是很多穷b为了重男轻女做尽坏事,把女儿杀了或者扔了或者堕胎等等,然后这些穷B稍后又会遭报应,折腾来折腾去的也永无翻身之日,一直在那恶性循环,所以有句话总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说白了就是说这些人活该、自作孽,这些人自己的悲催都是自己做多了坏事争取来的,只不过这些人自己看不到意识不到罢了
真正的原因是婚嫁制度,而不是劳动力,一个家庭想过的更好,重点培养男孩还是女孩,女孩获得比男孩更多的资源,高学历,高资历,然后嫁出去,在帮扶父母的时候,会被婆家认为胳膊往外拐,会被社会认为伏地魔,而男孩养家那,天经地义,男孩高学历,高资历,自己的家庭会过的更好,女孩那,想帮助家里需要婆家的通情达理,需要社会的认可。去奢求婆家人的认可,还可以操作,社会的认可那,这就很难了。
从生物遗传学角度来看,决定男性的性染色体中的Y染色体只能唯一来自于父亲,它是家族遗传信息得以保留的唯一证据,也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香火。而女性的一对X染色体在遗传时会发生丢失父系或母系遗传信息的情况,在经过几代人之后,父系和母系的遗传基因就会完全遗失。重男轻女是一种认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女性也被视为较为弱小,因此她们在某些范畴上要负的责任比男性少。这种观念常见于父权社会,常伴随着男尊女卑和性别分工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