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的拍摄经验出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对色温与显色性关系的理解有误,而且看了下百度百科,发现对显色性概念的描述或许也有问题。
如果用不那么学术的表述来形容的话,个人认为决定色温高低的因素取决于光源中短波长光线(冷光)相对于长波长光线(暖光)的强度,也就是说当光源中短波长光线强度大于长波长光线时色温就高,反之则相反;这也解释了为何在阴天及傍晚时日照色温反而升高的现象(长波长的光线穿透力弱)。也就是说,色温的高低与光源光谱的完整度无关,而这一性质与下面所说的显色性有关。
关于显色性,百度中的表述是“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也就是颜色的逼真程度”,俺认为是不正确的,或许更准确些的讲法是:光源本身光谱的连续性及完整度对被照射物体的颜色显现的还原性所造成的影响度;而颜色显现的最佳效果以物体在6500K日光下显现的颜色为准。——也就是说,当光源与日光全光谱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越接近,显色性就越高。
因此,白炽灯虽然色温低光感偏暖,但由于其发射光的光谱与日光的光谱几乎一致,所以被照物体能够反射完整的颜色信息,只要通过滤镜或后期改变色温等处理就可以获得最接近6500K日光的颜色显现效果;而其它一些光源如荧光灯因为相对日光全光谱有光色(波段)的缺失,所以被照射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在完整还原性上就会相对差些,且这种欠失一般来说是难以弥补的。
以上观点包含部分个人经验,谨供参考。
越接近6500K就越接近100Ra显色指数这个结论是根据不同人种而言的。
但是谁说白炽光色温就必须是2700K的,很多都是6500K的白炽灯。现在白炽灯最低色温的就是2700K,最高的是6500K。没有个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亚洲人种,黑眼睛的标准色温是在9300K左右,而欧美人,蓝眼睛的标准色温是在6500K左右,所以我们看美剧的时候总感觉画面偏黄,但是他们看起来是正常的。
因此根据亚洲人的标准9300K才是标准色温,9300K对于亚洲人来说才更接近100Ra。
总而言之,色温跟显色性的关系就是色温越接近9300K,显色指数就越接近100Ra,也就是说,9300K的色温所对应显色性的值就是100Ra,色温或低或高都低于100Ra。
光源显色性,是与同色温的标准光源相比。就是光源的光谱,越与同色温的标准光源光谱相接近,则显色性越好。不是只用D65作标准光源。
计算显色指数,5000K以下,用黑体光作为标准光源;5000K以上用(平均)太阳光作为标准光源。
你看的那篇文章,是错误的。CIE的标准照明体有多种:黑体标准照明体,色温从600K到无穷大K;太阳光(世界各地的平均值)照明体,色温从5000K到无穷大K,这种标准照明体又称D标准照明体,D65是其中一个;还有标准A(高级白炽光源)、B、C、E(等能)照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