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中柳有什么象征意义?

2024-12-21 12:01: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柳树因柳和“留”同音,所以古人常以柳赠友,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柳树一直为文人们所爱好,人们留下了大量精品诗词和文章。

扩展资料

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头木头作业法。木材仍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用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则比较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两寸来粗的枝干。

因此便形成了对柳树的头木作业,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促进新枝萌生,每隔几年伐取枝条利用。头木作业的结果是保留树干,以便持续利用枝条。这就柳树得名的所在。“柳”字与“留”字读音相同,“柳树”就是“留树”,表示保留树干以便再次利用的一类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柳树

回答2:

1、以柳赠别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2、以柳言愁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他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愁景写愁情的千古佳句。词人在这里设想,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酒入愁肠,梦醒时分竟不知身在何处。

3、以柔为美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写的就是柳的这种内在特质之美。

扩展资料

1、柳的一个重要寓意就是“去恶辟邪”,这主要源于佛教,观音一手托净瓶,一手拿柳枝,以柳枝蘸净瓶中的水向人间抛洒甘露,祓病消灾。受此影响,国人便以柳为驱邪消灾之吉祥物,称其为“鬼怖木”。

2、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义,正可以表达人们心中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而柳谐音“留”,因此,人们自然就把柳与“留驻青春”联系到了一起。这一寓意在民间被广泛运用,每到清明时节,人们纷纷把柳枝做成各种装饰佩戴于身,男人一般编柳圈戴在头上,女人一般是编柳球挂于鬓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柳(描写柳的古代诗文)_

回答3:

柳字有其本意和喻意:

1.从木。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2.同本义,柳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的一种,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

3.柳,小杨也。折柳樊圃。——《诗·齐风·东方未明》;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4.又如:柳花(柳树的花);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柳陌花街(寻花买笑的场所);柳绿(柳叶的青绿色);柳眼(初发的柳芽);柳下(柳树之下;春秋鲁柳下惠的省称);柳火(榆柳之火);柳市(柳树成荫的街市);柳巷(植柳的里巷)垂柳枝 [wicker]。多用以形容女子腰肢。如:柳带(柳条);柳黄(春柳嫩条);柳浪(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起伏之状);柳笼栲栳(柳条编成的笆斗之类的盛物器具);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柳意(柳丝飘拂的情韵);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柳丝(垂柳枝条细长如丝)。

5.比喻美女 。多用以指歌姬、娼妓。如:柳夭桃艳(形容女子貌美);柳阴子(方言。幼女);柳弱花娇(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引申为色情相关,如柳户花门(旧时称妓院);柳市花街(旧指妓院密集之处);柳巷花街(柳陌花街。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花柳病。

6.春天。如:柳绿花红(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柳绿桃红(形容美丽的春景);柳烟花雾(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柳风(春风);柳思(春心;情思)。

7.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八颗。如:柳星(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的第七宿中的第三星)。

8.通“瘤”。肿瘤 [tumor],俄而,柳生其左肘。——《庄子·至乐》。

9.中华饮食的专用词,用来指成形的肉块或肉片,可以看到清晰的纹路。可以叫“柳”的一般是运动适量的地方,如猪里脊、牛腰之类。运动太多,肌纤维就粗了,运动太少,又很松散。

扩展资料:

柳的词组:

1、柳啼花怨:形容凄凉的景象。却说当时,柳啼花怨,魂梦为君迢递。—宋·卢祖皋《夜行船》

2、柳体: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结构紧凑。

3、柳条:编织筐、包、篮子等用的柳树柔软的枝条。

4、 柳条包:用去皮柳枝编的箱包。

5、柳条帽:用柳枝编的工地轻便安全帽。

6、柳絮:成熟的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

7、柳腰:指女子纤柔的腰肢

8、柳叶吊梢眉:形容眉梢斜飞入鬓的样子

9、柳子戏:以柳子为主要戏牌的鲁剧。分布于鲁西、豫东和苏北

参考资料:

柳-百度百科

回答4:

1、以柳赠别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2、以柳言愁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杨柳三个意象罗列,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无限遐想。

3、以柔为美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体之美。

4、象征青春

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义,正可以表达人们心中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5、以柳喻情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柳树

回答5:

诗歌中的“柳”字有丰富的内涵。
柳意象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蕴含极丰富的植物意象,是一种蕴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柳意象的形成亦是如此,它发轫于《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柳意象在六朝形成的原因可从从别离、相思、乡思、时间意识等方面审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之中的吟咏,杨柳飘扬春风荡。影响了历代的诗人,“杨柳依依”也被历代诗人所钟爱,“浮云玉叶君不知,思君惜去柳依依”(萧子显《燕歌行》)“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刘孝绰《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陈后主叔宝《宴光璧殿咏遥山灯诗》);“春心自浩荡,春树柳攀折。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江总《折杨柳》);“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等。柳的意象,已潜移默化的进入诗人的心灵,当诗人创作时,它便涌上心头。
柳的字面意思再明白不过,诗人的创作中却往往不是引用其中的字面意思。民间有“折柳赠别”风俗的影响。六朝时期社会动荡,人生离别也就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柳与人之间已具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况下,人们就非常乐意把柳当作情感的寄托物和负载体。亲朋别离,折下一条细柳枝,什么话都不说,便表达了送者对离别者恋恋不舍的挽留之情,也希望离别者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像柳那样成活发达,随遇而安,更希望能把故友的绵绵情丝永远留在心里,早日归来。
乐府诗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便是书写离别行旅之苦,路边折枝相送,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等,或希望远行人早日归来,或希望友谊长存,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不要忘记。汉代出现了第一首专门反映折柳送别的《折杨柳行》,六朝时则有30多首,还出现了《月节折杨柳》这样十三首连在一起的组歌,并由乐府歌词发展到文人的专门创作。六朝时仅梁就有刘邈、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等人写了《折杨柳》。也许折柳赠别更合六朝文人高雅飘逸的心态,故而反映折柳赠别的诗在六朝大量产生。
至于为何形成“折柳赠别”,当时还有折梅赠别的习俗。贺彻《赋得长笛吐清气诗》中的“柳折城边树,梅舒岭外林”是互文,意思是城边的柳树梅树被折来送别,只有岭外的梅柳才能舒适地生长。陆凯《赠范晔诗》中“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则是折梅表离别之情的名句。但折梅赠别远不及折柳赠别繁盛,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柳比梅种植普遍得多,便于就地取材;二是柳枝弱,枝条长而下垂,容易攀折。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原因让柳成为诗人词客的常选意象。
“柳”与“留”、“丝”与“思”、“絮”与“绪”谐音。中国人善于使用谐音表达情感,柳及其相关物的这种谐音便易于成为表达情感的媒介,这在诗歌中大量存在。“垂丝被柳陌”(卢思道《赠刘仪同西聘诗》)、“悬丝拂城转”(岑之敬《折杨柳》)、“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等都可以有谐音双关之意。何况“,柳”还有聚之意《周礼天宫》“柳毂”注疏:“柳者诸色所聚。”《释名·释丧制》“柳车”注疏:“柳,聚也,众饰所聚,亦其形偻也。”“聚”也就是留聚的意思。
柳意思诗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之物,易于入诗。“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管是屋前“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陶渊明《拟古诗》),还是园边“折柳攀场圃,负绠汲潭壑”(鲍煦《秋夜诗》);不管是路边“桃林方灼灼,柳路日瞳瞳”(梁简文帝萧纲《乐府上之回》),还是水边“柳条恒拂岸,花气尽薰舟”(梁元帝萧绎《赴荆州泊三江口诗》)、“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隋炀帝杨广《昔昔监》)都有柳树垂拂。诗人看的多了,也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感情波动,成为了他们的审美意象。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专为咏柳所作诗句,最能表现此点。
落絮游丝亦有情”(杜甫《白丝行》)。柳还具有独特的表现性。““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柳丝柔长,象征情意绵绵;纷舞不定的柳絮又与游子飘零、分离时的离情别绪飞扬合拍;柳枝下垂,跟感慨离别时的人们那压抑低回的情态同构。柳的这种独特表现性使其具有独特审美性,让柳看上去便有了一种自然的“悲哀”。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其中字里行间尽是无尽悲凉之情,以柳之意象渲染哀情,只使得悲哀之情更显几分悲哀。
柳是春天之物,其荣枯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之感。这样,柳不仅具有离别相思、乡思等象征喻义,而且还具有时间象征喻义。陆游“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岁月流逝,四十年物是人非,沈园之中的老柳见证了岁月变迁之中无尽的沧桑与悲凉,是过往岁月的见证,是时间的喻义。“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悠悠岁月之中,无尽变换无尽离别无尽悲欢,唯有依依垂柳做了那岁月的忠诚见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柳以它无与伦比的特性,为无数文人骚客所喜爱所推崇。柳以它丰富的情感以及文化底蕴,使之足以表明意象在诗歌之中的灵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