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 Columbia OV-102)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甘乃迪太空中心旗下拥有的太空梭之一。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的太空梭机队中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它在1981年4月12日首次执行代号STS-1的任务,正式开启了NASA的太空运输系统计划(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gram,STS)之序章。然而很不幸的,哥伦比亚号在2003年2月1日,在代号STS-107的第28次任务重返大气层的阶段中与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并且在不久后被发现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机上7名太空人全数罹难。
哥伦比亚号的命名由来,是纪念第一艘环绕世界一周航行的美国籍船只,也是哥伦比亚河命名由来的18世纪帆船哥伦比亚号。
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进行了它的第28次飞行,这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
“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航天飞机外形象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机尾装有三个主发动机,和一个巨大的推进剂外贮箱,里面装着几百吨重的液氧、液氢燃料。它附在机身腹部,供给航天飞机燃料进入太空轨道;外贮箱两边各有一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000吨。
在返航时,它能借助于气动升力的作用,滑行上万公里的距离,然后在跑道上水平降落。与此同时,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000公里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
据宇航局的官员介绍,一架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75到100次,在美宇航局42年的载人飞行史上,航天飞机在返航时还未出现过事故。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不久后曾发生爆炸,造成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月16号发射升空的“哥伦比亚”号上的7名宇航员包括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6名美国宇航员中有两位是女性。
“哥伦比亚”号原定2001年升空,但由于技术故障和航天飞机调配等原因,发射日期一直被推迟到了03年1月16号。
“哥伦比亚”号本次飞行总共搭载了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
3周年悼念活动
2006年1月28日美国东岸时间早上十时,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举行活动纪念三次美国航天灾难,并向罹难的17名太空人致敬。三次美国航天灾难均集中在1月27日(阿波罗)、1月28日(挑战者号)及2月1日(哥伦比亚号)。
“哥伦比亚”号上七名宇航员
机长里克·哈兹班德,男,45岁,昔日空军中校,得克萨斯人。1994成为宇航员。
威廉姆·麦库,男,41岁,昔日海军司令员,三个孩子的父亲。1996年成为宇航员。
麦克尔·安德森,男,43岁,出生于军事家庭,1994年成为少数黑人宇航员之一。
卡尔帕纳·楚拉,女,41岁,上世纪80年代从印度移民到美国,于1994年成为宇航员。
大卫·布朗,男,46岁,1996年成为宇航员。
劳瑞尔·克拉克,女,41岁,昔日海军军医,1996成为宇航员。
伊兰·拉蒙,男,48岁,以色列空军中校。1997年成为以色列首位宇航员。卫·布朗,男,46岁,1996年成为宇航员。
劳瑞尔·克拉克,女,41岁,昔日海军军医,1996成为宇航员。
伊兰·拉蒙,男,48岁,以色列空军中校。1997年成为以色列首位宇航员。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 Columbia OV-102)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甘乃迪太空中心旗下拥有的太空梭之一。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的太空梭机队中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它在1981年4月12日首次执行代号STS-1的任务,正式开启了NASA的太空运输系统计划(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gram,STS)之序章。然而很不幸的,哥伦比亚号在2003年2月1日,在代号STS-107的第28次任务重返大气层的阶段中与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并且在不久后被发现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机上7名太空人全数罹难。
哥伦比亚号的命名由来,是纪念第一艘环绕世界一周航行的美国籍船只,也是哥伦比亚河命名由来的18世纪帆船哥伦比亚号。
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进行了它的第28次飞行,这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
“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航天飞机外形象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机尾装有三个主发动机,和一个巨大的推进剂外贮箱,里面装着几百吨重的液氧、液氢燃料。它附在机身腹部,供给航天飞机燃料进入太空轨道;外贮箱两边各有一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000吨。
在返航时,它能借助于气动升力的作用,滑行上万公里的距离,然后在跑道上水平降落。与此同时,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000公里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
据宇航局的官员介绍,一架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75到100次,在美宇航局42年的载人飞行史上,航天飞机在返航时还未出现过事故。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不久后曾发生爆炸,造成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月16号发射升空的“哥伦比亚”号上的7名宇航员包括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6名美国宇航员中有两位是女性。
“哥伦比亚”号原定2001年升空,但由于技术故障和航天飞机调配等原因,发射日期一直被推迟到了03年1月16号。
“哥伦比亚”号本次飞行总共搭载了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
3周年悼念活动
2006年1月28日美国东岸时间早上十时,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举行活动纪念三次美国航天灾难,并向罹难的17名太空人致敬。三次美国航天灾难均集中在1月27日(阿波罗)、1月28日(挑战者号)及2月1日(哥伦比亚号)。
“哥伦比亚”号上七名宇航员
机长里克·哈兹班德,男,45岁,昔日空军中校,得克萨斯人。1994成为宇航员。
威廉姆·麦库,男,41岁,昔日海军司令员,三个孩子的父亲。1996年成为宇航员。
麦克尔·安德森,男,43岁,出生于军事家庭,1994年成为少数黑人宇航员之一。
卡尔帕纳·楚拉,女,41岁,上世纪80年代从印度移民到美国,于1994年成为宇航员。
大卫·布朗,男,46岁,1996年成为宇航员。
劳瑞尔·克拉克,女,41岁,昔日海军军医,1996成为宇航员。
伊兰·拉蒙,男,48岁,以色列空军中校。1997年成为以色列首位宇航员。卫·布朗,男,46岁,1996年成为宇航员。
劳瑞尔·克拉克,女,41岁,昔日海军军医,1996成为宇航员。
伊兰·拉蒙,男,48岁,以色列空军中校。1997年成为以色列首位宇航员。
回答者:41836915 - 千总 五级 2-26 18:24
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1981年4月12日,是人类航天历史上崭新的一页。这一天,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了太空。
这天凌晨2点,“哥伦比亚”号静静地矗立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阵地上。这个大家伙长约56米,高23米多,起飞重量约2000吨。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轨道器,长约37米,翼展宽约23米,自重约68吨,其体积与大型喷气式客机相似;下部是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一个外贮箱,外贮箱处在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之间,也是一个庞然大物,长约47米,直径约8米。航天飞机内部装有上千吨燃料——液氢和液氧,作为主发动机的推进剂。
7时,“哥伦比亚”号的2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和3台液体火箭主发动机同时点火。航天飞机的尾部发出闷雷般的巨响,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的尾部喷出了180多米长、60多米宽的桔*火舌,在*燃料箱后部烤出了耀眼的白光,将约翰·杨和克里平两位航天员送上太空。
升至大约50千米的高空,固体燃料助推器燃烧完毕,借助6支分离小火箭与“哥伦比亚”号分离,其空壳用降落伞减速,溅落在预定海域。在那里,回收船早已恭候多时。此后,在主发动动机的推动下,“哥伦比亚”号继续上升。抛掉外贮箱后,进入了预定轨道。这时,主发动机熄火,2台小型发动机启动控制飞行。
飞行过程中地面监视人员突然发现,在两台轨道调整发动机突起的外蒙皮上,出现了几个近似方形的黑点。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立即向“哥伦比亚”号发出指示:“查清这些黑点的情况。”
克里平受命后,立刻控制摄像机检查轨道器尾部。他平静地报告道:“每个发动机外部都有几块防热瓦脱落。右舷基本上可以确定掉了3块,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缺损;左边的据我看只有一块完全脱落,另有一些小的三角形缺损……”
航宇局决定在航天飞机通过头顶的时候,用美国国防部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对它进行拍摄。拍摄分析后的情况表明,一切都不必担心。于是,休斯敦飞行控制中心向航天飞机发出指令:“干下去。”
时间过得很快,“哥伦比亚”号已经在空中飞行了50多个小时,已经环绕了地球36圈。它即将返回地面。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4架T-38歼击机整装待发,准备以一个同步方阵飞行5分钟,以便于在1.2万米的高空与“哥伦比亚”号会合,并跟踪到它降落为止。歼击机的任务,是在航天飞机下降时,向航天员提供最准确的高度和速度信息,并在航天飞机着陆之前拍摄到所有的飞行情景。
“哥伦比亚”号预定于17点49分1秒到达12.2万米高处的大气层顶部。17点47分,“哥伦比亚”号飞出了关岛站接收区。它将在5.8万米的高空,飞进加利福尼亚海滨上空。在这之前,它的一切通信联系都将暂时中断。
“哥伦比亚”号终于飞进了12.2万米这个航宇局定义的大气屏障。它以24.6倍于地面音速的速度飞行着——要知道,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曾经驾驶飞机达到过这样的速度。18时5分,“哥伦比亚”号与休斯敦恢复了联系。
在飞机着陆前9秒,约翰·杨放下了机轮。这时,一架在一旁低飞的跟踪飞机通过无线电报告说:“起落架已经放下,高度:……50……40……4,3,2,1——接地了!”
地面控制人员兴奋地欢呼:“大功告成了,大功告成了!”
“哥伦比亚”号在跑道上滑行了2700多米后,停了下来。由20辆各类车辆组成的回收车队,立即飞快地向航天飞机驶去。航天飞机刚刚返回地面,仍然带着高温。因此,按照安全条例规定,它着陆后15分钟内,必须接上大型空调机和其他辅助设备,以便保证舱内温度不受余热的影响,否则舱内的电子设备就会被损坏。
约翰·杨和克里平走下了航天飞机,并围绕着飞机走了一圈。他们兴高采烈地挥动双手,庆祝这次首航的成功。
地面人员检查航天飞机后发现,飞机机身上的3100块防热瓦中,有10多块松脱,它们很可能是飞机起飞往上直冲时的剧烈震动造成的;还有少数几块瓦上有伤痕,显然是飞机着陆时被弹起来的石块和其他碎石击伤的。
航天飞机的这次首航成功不仅实现了轨道器和航天员的安全入轨和返回,而且使航天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机械特性等经受了实际考验。
然而,21年后的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28次发射升空,在空中航行了16天,于2月1日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7名航天员遇难。这不仅是美国宇航事业的巨大损失,也是人类宇航事业的巨大损失。
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迄今为止最年长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1981年4月12日,是人类航天历史上崭新的一页。这一天,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了太空。
这天凌晨2点,“哥伦比亚”号静静地矗立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阵地上。这个大家伙长约56米,高23米多,起飞重量约2000吨。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轨道器,长约37米,翼展宽约23米,自重约68吨,其体积与大型喷气式客机相似;下部是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一个外贮箱,外贮箱处在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之间,也是一个庞然大物,长约47米,直径约8米。航天飞机内部装有上千吨燃料——液氢和液氧,作为主发动机的推进剂。
7时,“哥伦比亚”号的2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和3台液体火箭主发动机同时点火。航天飞机的尾部发出闷雷般的巨响,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的尾部喷出了180多米长、60多米宽的桔*火舌,在*燃料箱后部烤出了耀眼的白光,将约翰·杨和克里平两位航天员送上太空。
升至大约50千米的高空,固体燃料助推器燃烧完毕,借助6支分离小火箭与“哥伦比亚”号分离,其空壳用降落伞减速,溅落在预定海域。在那里,回收船早已恭候多时。此后,在主发动动机的推动下,“哥伦比亚”号继续上升。抛掉外贮箱后,进入了预定轨道。这时,主发动机熄火,2台小型发动机启动控制飞行。
飞行过程中地面监视人员突然发现,在两台轨道调整发动机突起的外蒙皮上,出现了几个近似方形的黑点。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立即向“哥伦比亚”号发出指示:“查清这些黑点的情况。”
克里平受命后,立刻控制摄像机检查轨道器尾部。他平静地报告道:“每个发动机外部都有几块防热瓦脱落。右舷基本上可以确定掉了3块,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缺损;左边的据我看只有一块完全脱落,另有一些小的三角形缺损……”
航宇局决定在航天飞机通过头顶的时候,用美国国防部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对它进行拍摄。拍摄分析后的情况表明,一切都不必担心。于是,休斯敦飞行控制中心向航天飞机发出指令:“干下去。”
时间过得很快,“哥伦比亚”号已经在空中飞行了50多个小时,已经环绕了地球36圈。它即将返回地面。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4架T-38歼击机整装待发,准备以一个同步方阵飞行5分钟,以便于在1.2万米的高空与“哥伦比亚”号会合,并跟踪到它降落为止。歼击机的任务,是在航天飞机下降时,向航天员提供最准确的高度和速度信息,并在航天飞机着陆之前拍摄到所有的飞行情景。
“哥伦比亚”号预定于17点49分1秒到达12.2万米高处的大气层顶部。17点47分,“哥伦比亚”号飞出了关岛站接收区。它将在5.8万米的高空,飞进加利福尼亚海滨上空。在这之前,它的一切通信联系都将暂时中断。
“哥伦比亚”号终于飞进了12.2万米这个航宇局定义的大气屏障。它以24.6倍于地面音速的速度飞行着——要知道,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曾经驾驶飞机达到过这样的速度。18时5分,“哥伦比亚”号与休斯敦恢复了联系。
在飞机着陆前9秒,约翰·杨放下了机轮。这时,一架在一旁低飞的跟踪飞机通过无线电报告说:“起落架已经放下,高度:……50……40……4,3,2,1——接地了!”
地面控制人员兴奋地欢呼:“大功告成了,大功告成了!”
“哥伦比亚”号在跑道上滑行了2700多米后,停了下来。由20辆各类车辆组成的回收车队,立即飞快地向航天飞机驶去。航天飞机刚刚返回地面,仍然带着高温。因此,按照安全条例规定,它着陆后15分钟内,必须接上大型空调机和其他辅助设备,以便保证舱内温度不受余热的影响,否则舱内的电子设备就会被损坏。
约翰·杨和克里平走下了航天飞机,并围绕着飞机走了一圈。他们兴高采烈地挥动双手,庆祝这次首航的成功。
地面人员检查航天飞机后发现,飞机机身上的3100块防热瓦中,有10多块松脱,它们很可能是飞机起飞往上直冲时的剧烈震动造成的;还有少数几块瓦上有伤痕,显然是飞机着陆时被弹起来的石块和其他碎石击伤的。
航天飞机的这次首航成功不仅实现了轨道器和航天员的安全入轨和返回,而且使航天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机械特性等经受了实际考验。
然而,21年后的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28次发射升空,在空中航行了16天,于2月1日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7名航天员遇难。这不仅是美国宇航事业的巨大损失,也是人类宇航事业的巨大损失。
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迄今为止最年长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