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相”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相”指某一事物在人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或称概念。它可分为有形的(可见的)和无形的(也就是意识)。
物理学里有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人眼只能捕捉住某一个节点或某一段的状态,无法得到全知。如果对这个节点的状态信以为真并执着其中,就是着相了。
扩展资料:
佛法就是超越这种令人上瘾“惯性思维”,目的就是“破除执迷”,人就可以用中道的思路去平衡生活上种种际遇,当平等心出现的时候,烦恼就会越来越少,内心就会感觉越来越自在,如果未能超越这种“落两边”的思路,人是永远没有办法自在,始终也是在苦乐中浮沉。
如果人经常运用离相的心,别人眼中的自己也是充满慈悲的,慈悲心并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思路上的平等心流露。
同时,也强调不要着了空相,即:也不要无视表象的存在,因为表象和本体它本是一体,表象是本质的显化(表象也是本体)它代表着这个实物当下的一个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着相
着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
“相”出自后秦译《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译文是:“凡所有现象,都是虚妄的,那么,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
此处所谓“相”,指表象和名相。意谓一切表象和名相皆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并不反映真实性,故曰“虚妄”;如果体认到所有之“相”都不是“本来面目”,那就把握了真理。
佛法态度:
在佛法里讲,执着身相的修行者非常多。过分着相的人在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不仅学佛者,有很多这类人,其它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地信仰,变成宗教心埋病。
用佛教术语说,就是太着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上菩提是非常平实的。古德说:道在平常日用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朴实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
着相,就是被现象所左右、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迷,不是圆满究竟的智慧,不能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金刚经讲破四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所谓著相,就是执著对待一切境界与事物,冥冥去思考追求,俗话讲就是认准一个门,佛家称为著相。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阿弥陀佛,仅供参考。
“著相”;简单地说就是你对一个人不肯舍离,对一件事陶醉其中,对一个物爱不释手,把这些统统在心里烙上深深的印记,不肯抹去。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