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会越来越严重吗???

2024-12-24 23:25:1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本病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大多在30-40岁出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更加明显,主要症状有舒张功能减低、心肌缺血、流出道梗阻、心律紊乱和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是肥厚型心肌病基本病理生理过程,

由此而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气短/呼吸困难:乏力和气短导致活动能力下降。大多数患者轻度的活动受限,有时这种限制非常严重,少数
患者在休息状态下有气短现象。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有的病理过程。原因在于过度肥厚的
心肌弛张期延长和顺应性下降,心肌缺血、室壁张力增加和心律紊乱也是加重或诱发舒张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2.胸痛:比较常见,常常是劳累诱发,休息缓解,但疼痛可发生在休息、睡眠,也可以呈持续性。产生疼痛的原因与心肌缺血有关,由于心肌细胞的过度肥大,微血管密度响应减小,导致心肌的相对缺血。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心排除量减少(存在左心室腔内的梗阻等)、室壁张力增加,氧耗量也增加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3.心悸:有时感到心律不齐,早博,这通常是正常的,但心率过快或过慢伴头晕、出汗时应看医生。有充分的证据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

4.头晕、短暂的意识丧失,也叫晕厥:头轻、眩晕、严重的短暂意识丧失,这可在运动中、心悸时发作,有时也没有明显的诱因。导致晕厥/近晕厥发生的原因可能是:A.由于心室腔内梗阻导致的心输出量的减少,血压下降;B.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过快、过缓性心律。常见的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阵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等;C.植物神经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发的心动过速,外周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

肥厚性心肌病 - 病因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肥厚型心疾病的一个亚型,肥厚型心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肥厚引起的,肥厚的部位可以发生在心脏的任何部位,如心尖部、室间隔或整个弥漫心肌,由于肥厚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梗阻型主要是由于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如图:这个图片表示的是一个正常心肌收缩的一个模式图,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是一个室间隔,血液从左心房到达左心室要通过心肌的收缩射入到左动脉里,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室间隔已经明显的肥厚了,正常的室间隔只有8-10毫米,而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室间隔可以达到20毫米甚至是50毫米,多出来的这一块室间隔组织在心室收缩射血的时候就堵塞了流出道,之后就会带来很多的危害。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发病原因:

一、遗传: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

二、内分泌紊乱:嗜酪细胞瘤患者并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较多,人类静脉滴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可致心肌坏死。动物实验,静脉滴注儿茶酚胺可致心肌肥厚。因而有人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内分泌紊乱所致。
肥厚性心肌病 - 检查
(一)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脏大小与心脏及左心室流出道之间的压力阶差呈正比,压力阶差越大,心脏亦越大。心脏左心室肥厚为主,主动脉不增宽,肺动脉段多无明显突出,肺淤血大多较轻,常见二尖瓣钙化。

(二)心电图:由于心脏缺血,心肌复极异常,ST-T改变常见,左心室肥厚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可能由于室间隔肥厚与心肌纤维化而出现Q波,本病也常有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三)超声心动图:是一项重要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主要表现有①室间隔异常增厚,舒张期末的室间隔厚度>15mm。②室间隔运动幅度明显降低,一般≤5mm。③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可达1.5-2.5:1,一般认为比值>1.5:1已有诊断意义。④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比正常人小。⑤收缩起始时间室隔与二尖瓣前叶的距离常明显缩小。⑥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向室间隔靠近,在第二心音之前终止。⑦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以上7项应综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应注意高血压病,甲状腺机能低下,均可引起类似表现。

(四)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左心室与左心室流出道之间出现压力阶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压力阶差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呈正相关。心血管造影,室间隔肌肉肥厚明显时,可见心室腔呈狭长裂缝样改变,对诊断有意义。

肥厚性心肌病 - 治
肥厚型心肌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但由于心律失常,可致猝死,生活上应注意避免过劳,防止过度精神紧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左心室壁顺应性及左心室充盈,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剂量:10mg口服,每日3次。可逐渐增加,最大可达480mg/日。也可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40mg口服每日3次,硝苯吡啶10mg,口服,每日3次。能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应注意观察血压,以防血降得过低。

外科手术治疗:压力阶差>60mmHg,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可行肥厚肌肉切除术。合并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做二尖瓣置换术。日前从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化研究室获悉,该室医学博士郑斌在导师温进坤、韩梅两位教授的指导下,从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系统揭示了hhlim蛋白诱发心肌肥厚的转录调控机制,并发现利用反义核酸技术阻断hhlim表达可有效减缓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

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郑斌等人十年来对人胎心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到的新基因hhlim的基本表达调节,与心肌肥大发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减缓心肌肥大的发生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课题组证实该蛋白在不同表型的肌细胞中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定位和功能,在未分化的肌细胞中,hhlim定位于细胞核,作为转录调控因子激活心肌肥大相关基因BNP和肌动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发生肥大。经整体动物实验发现,运动性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形成均与hhlim的高表达密切相关。同时还发现,利用反义核酸技术阻断hhlim表达,可有效减缓心肌肥大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长期以来均认为肥厚性心肌病的病因与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临床上有明显遗传家族史者仅占30—55%左右,而其他40—50%却无遗传家族史。有认为这一部分病人可能属于亚临床型,如通过基因分析则可以证实。近年来有关基因方面的研究有:
有人报道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致病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与心脏肌凝蛋白重链基因紧密相连。
也有报道肥厚性心肌病致病基因在1号、11号及15号有异常者占30%。
另有学者研究在不同种族肥厚性心肌病者心脏β肌凝蛋白重链基因存在多种错义突变。
有学者报道肥厚性心肌病有15种β肌凝蛋白重链基因错义突变均位于其头部与杆状的交界区。

总之通过分子水平的研究,心肌肥厚除某些基因发生突变外,还有血管紧张素受体、钙的内环境变化等均有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回答2:

肥厚化瘀汤勇夺治愈肥厚性疾病的桂冠
中医治疗心脏病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医治疗有确切疗效。孔彪儒教授,借鉴祖辈世代行医治病经验,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不断研究—试验—提高—完善,呕心沥血研制出高效的肥厚性心肌病特效验方——肥厚化瘀汤在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及其它心脏病方面有副作用低、见效快、治疗彻底的优势,总体价格要较传统方法低几倍,这点已引起发达国家有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已为来自于国内外数千例患者治愈了疾病。肥厚化瘀汤神奇疗效一举摘得医学界荣誉桂冠。

回答3:

当然了 你应该是遗传性的吧 要抓紧治疗啊

肥厚化瘀汤试试 中药的